令人發黃的膽紅素,竟是抵抗瘧疾的秘密武器?最新研究揭示其驚人保護作用

令人發黃的膽紅素,竟是抵抗瘧疾的秘密武器?最新研究揭示其驚人保護作用

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6月22日

當我們談到「黃疸」時,多數人腦中浮現的畫面是皮膚與眼白呈現不祥的黃色,這通常被視為肝臟功能出現嚴重警訊的指標。這種黃色來自於一種名為「膽紅素」(Bilirubin)的色素在體內積聚。長期以來,醫學界普遍認為高濃度的膽紅素本身對人體具有潛在的毒性,尤其對新生兒的大腦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傷。然而,一篇於2025年6月21日發表在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上的突破性研究,徹底顛覆了這個傳統觀念,揭示了膽紅素在對抗全球性傳染病——瘧疾的過程中,可能扮演著意想不到的保護性角色。這項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我們對這種「廢物代謝物」的理解,更為每年影響數億人的瘧疾防治策略帶來了新的曙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賓杜·保羅(Bindu Paul)博士在研究中指出:「膽紅素曾一度被視為無用的廢物。但這項研究證實,它可能是對抗傳染病,甚至潛在地對抗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鍵保護措施之一。」這一觀點為膽紅素從一個健康問題的「指標」轉變為一個潛在的「盟友」,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並促使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體內複雜的生化防禦網絡。


什麼是膽紅素?從廢物到英雄的驚人轉變

要理解這項研究的革命性意義,我們必須先深入了解膽紅素究竟是什麼,以及它在人體內扮演的傳統角色。膽紅素是血液中衰老的紅血球分解後的產物。紅血球中負責攜帶氧氣的血紅素(Heme),在紅血球生命週期結束時(約120天)會被代謝,其鐵質會被身體回收再利用,而其餘部分則會轉化為膽綠素,再進一步被還原成膽紅素。此時產生的膽紅素是「未結合型膽紅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它不溶於水,需要與血漿中的白蛋白結合才能在血液中運輸。隨後,這些未結合型膽紅素會被運送到肝臟。在肝臟細胞內,透過特定酵素的作用,它會與葡萄醣醛酸結合,轉化為「結合型膽紅素」(Conjugated Bilirubin),這種形式的膽紅素溶於水,可以順利地隨膽汁排入腸道,最終經由糞便和部分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因此,當肝臟功能受損或膽道阻塞時,這個代謝和排泄路徑就會受阻,導致膽紅素在血液中積聚,引發皮膚和鞏膜(眼白)變黃的黃疸現象。傳統上,醫生將黃疸視為肝炎、肝硬化、膽結石或溶血性貧血等疾病的警示信號,而過高的未結合型膽紅素因其具有神經毒性,被認為對大腦有害,這也是為何「新生兒黃疸」需要密切監控和治療的原因。

新發現:對抗瘧疾的潛在盟友

瘧疾,一種由瘧原蟲(Plasmodium)屬的寄生蟲引起,並透過受感染的雌性按蚊(Anopheles)叮咬傳播的疾病,每年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造成超過2.6億人感染,並導致約60萬人死亡,其中又以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最為致命。臨床上,人們早已觀察到部分嚴重的瘧疾感染者會併發黃疸症狀,但長久以來,醫學界對於膽紅素在瘧疾感染過程中的角色一直存有爭議:它究竟是加重了病情,還是無意中提供了一種保護?這項由賓杜·保羅博士團隊主導的新研究,首次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清晰的解答。研究結果指出,膽紅素的產生,特別是在面對瘧原蟲感染時其濃度的升高,並非僅僅是肝臟受損的副作用,而可能是一種人體演化出來的、具有重要保護功能的防禦機制。研究團隊發現,膽紅素能夠直接抑制瘧原蟲在紅血球內的生長和繁殖,從而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這個發現將膽紅素從一個被動的「疾病標誌物」提升到一個主動的「防禦分子」,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其生物學功能的認知,也解釋了為何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體會保留這樣一個看似有潛在風險的代謝產物。

「這項研究證實,膽紅素可能是對抗傳染病的一種關鍵保護措施。」 — 賓杜·保羅博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科學實證:膽紅素如何保護人體免於瘧疾侵害

為了驗證膽紅素的保護作用,研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精密的體外與體內實驗,從人類臨床樣本到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層層揭示了其作用的詳細機制。

人體研究:無症狀感染者體內的關鍵差異

研究的第一步是分析實際的人類感染數據。團隊招募了42名感染了惡性瘧原蟲的志願者,並將他們分為「有症狀組」和「無症狀組」。透過分析他們血液樣本中的各項生化指標,一個驚人的差異浮現出來:那些感染後未出現明顯症狀的參與者,其血漿中未結合型膽紅素的平均濃度,竟然是出現症狀者的10倍之多。 這個發現強烈暗示,較高水平的膽紅素可能賦予了人體更強的抵抗力,使他們能夠在不引發嚴重病症的情況下抑制瘧原蟲的肆虐。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相關性,它指引了一個明確的方向:膽紅素的濃度,特別是在肝臟處理前的「未結合型」膽紅素,可能是決定瘧疾感染嚴重程度的一個關鍵內在因素。這個觀察性結果為後續的機制探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首次將膽紅素的保護潛力與人類實際的臨床表現直接聯繫起來。

小鼠實驗:揭示膽紅素的直接保護機制

為了進一步確認膽紅素的因果關係和作用機制,團隊轉向了更可控的動物模型。他們使用了一種專門感染囓齒動物的瘧原蟲來進行實驗。

  • 基因工程鼠的證明: 他們培育了一批經過基因改造、體內無法生成膽紅素的小鼠。當這些小鼠被瘧原蟲感染後,結果是毀滅性的:寄生蟲在牠們體內肆無忌憚地繁殖,疾病迅速惡化,最終所有被感染的基因改造鼠無一倖存。
  • 正常小鼠的對照: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正常的野生型小鼠感染同樣的瘧原蟲時,牠們體內的膽紅素水平顯著上升,並且所有小鼠最終都成功地克服了感染並存活下來。

這一組對照實驗強有力地證明了膽紅素在對抗瘧疾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直接保護角色。那麼,膽紅素究竟是如何抑制寄生蟲的呢?研究團隊深入探究後發現,膽紅素似乎能穿透被感染的紅血球細胞膜,並在細胞內積聚。一旦進入紅血球,它便開始發揮其抑制作用:

  1. 干擾消化與代謝: 膽紅素會直接干擾瘧原蟲用來消化宿主血紅素的細胞器(食物泡)的功能。
  2. 破壞能量供應: 它會影響寄生蟲的代謝途徑,阻礙其獲取生存和繁殖所需的能量。

這個機制的核心在於,膽紅素通過瓦解瘧原蟲的「後勤補給線」,有效地抑制了其生長和存活,從而為宿主的免疫系統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來清除感染。

特性 膽紅素的傳統觀點 膽紅素的最新發現(針對瘧疾)
來源 衰老紅血球分解的代謝產物 人體面對瘧原蟲感染時的防禦性反應
角色 肝臟功能的警示信號,潛在的神經毒素 主動的保護性分子,能抑制寄生蟲生長
對健康的影響 高濃度與黃疸、肝病相關 較高水平與瘧疾無症狀或輕症相關
作用機制 主要在肝臟進行代謝與排泄 在受感染的紅血球內積聚,干擾瘧原蟲代謝

進化的權衡與未來展望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一種新的生物防禦機制,也引發了關於演化、疾病與健康之間複雜關係的深刻思考。

進化上的兩難:新生兒黃疸的代價

研究團隊推斷,膽紅素的產生及其在面對瘧原蟲感染時的調節機制,是「一種演化上被保留下來的抗瘧疾抵抗機制」。在人類演化的長河中,尤其是在瘧疾肆虐的地區,能夠產生較高水平膽紅素的個體可能擁有更強的生存優勢。然而,這種優勢並非沒有代價。研究人員指出,這種基於代謝的防禦策略可能帶來了一個重大的演化權衡(evolutionary trade-off),那就是新生兒黃疸的潛在風險。新生兒的肝臟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其處理膽紅素的能力較弱,同時其血腦屏障也未成熟,這使得他們對膽紅素的神經毒性尤為敏感。因此,一種在成年人身上能有效抵抗致命傳染病的機制,卻可能對新生兒構成威脅。這也解釋了為何人類的膽紅素代謝系統被精確地調控在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既要足夠應對潛在的威脅,又不能高到危害自身,尤其是在生命最脆弱的早期階段。

未來應用:駕馭這種天然防禦機制

這項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將基礎科學的發現轉化為臨床上的實際應用。賓杜·保羅博士和她的團隊希望,未來醫生們能夠利用這種人體自有的天然防禦策略,來減輕瘧疾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沉重負擔。潛在的應用方向可能包括:

  • 開發新型藥物: 研發能夠安全、暫時性地提升體內膽紅素水平,或模擬其對瘧原蟲抑制作用的藥物,作為現有抗瘧藥物的輔助治療。
  • 預後指標: 將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作為評估瘧疾感染嚴重程度和預後的生物標誌物,幫助醫生更早地識別高風險患者。
  • 治療新靶點: 深入研究膽紅素抑制瘧原蟲的具體分子靶點,為開發全新的抗瘧疾藥物提供線索。

總而言之,膽紅素的故事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說明了人體內沒有絕對的「廢物」,許多看似無用的物質可能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正不斷揭開人體這部精密機器的更多奧秘,而這些發現無疑將為戰勝古老而頑固的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資料來源:

重新審視身體的智慧:從膽紅素到日常保健的啟示

膽紅素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完美例證。它提醒我們,人體內的許多生理過程,即使在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一種「問題」或「廢物」,也可能是在更深層次上執行著重要的保護功能。這場發生在微觀世界裡的戰役,其核心是管理氧化壓力發炎反應——這兩個概念同樣是現代慢性病與日常保健的核心。

身為關注健康的專業人士,從這項研究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支持身體自身的平衡與防禦系統,遠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為重要。肝臟作為代謝膽紅素、解毒和調節全身平衡的核心器官,其健康狀態至關重要。雖然我們無法、也不應該自行提高膽紅素水平,但我們可以透過營養支持,來強化身體應對氧化壓力和維持肝臟健康的能力。

基於此,如果您希望支持身體的抗氧化防禦系統與肝臟健康,可以在iHerb上搜索以下幾種經過科學研究支持的營養素:

水飛薊(Milk Thistle / Silymarin)

  • 功效說明: 水飛薊中的活性成分水飛薊素(Silymarin),是全球公認最有效的保肝草本之一。它能穩定肝細胞膜,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並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對於支持肝臟健康處理膽紅素等代謝廢物,以及抵抗外來毒素的侵害至關重要。
  • 適用對象: 經常熬夜、飲食油膩、有飲酒習慣,或希望加強肝臟保護與功能的人士。

薑黃素(Curcumin)

  • 功效說明: 薑黃素是從薑黃中提取的強效抗發炎與抗氧化劑。它的作用機制與膽紅素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中和自由基,抑制體內多種發炎通路。研究證實,薑黃素有助於減輕全身性的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這正是瘧疾等感染性疾病造成傷害的核心機制。
  • 適用對象: 關注關節健康、希望對抗慢性發炎、提升身體整體抗氧化能力的人群。

槲皮素(Quercetin)

  • 功效說明: 槲皮素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中的生物類黃酮,以其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而聞名。它能幫助穩定釋放組織胺的肥大細胞,調節免疫反應,並保護血管免受氧化損傷。其多方面的保護作用,使其成為支持身體應對環境壓力源的絕佳選擇。
  • 適用對象: 易過敏體質者、希望增強心血管保護、尋求天然抗氧化支持的人士。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全站訂單85折至95折的專屬優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