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一杯高脂奶昔,腦部血流數小時內明顯受影響——新研究揭示飽和脂肪對大腦的即時衝擊

喝下一杯高脂奶昔,腦部血流數小時內明顯受影響——新研究揭示飽和脂肪對大腦的即時衝擊

一杯看似無害的奶昔,可能在短短幾小時內影響你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中風與失智風險。近期發表於 The Conversation 的一項實驗性研究,警示我們——高飽和脂肪飲食對大腦的影響,發生得比想像中更快。

本文將帶你深入拆解這項研究的設計、發現與臨床意涵,並延伸到日常生活可行的飲食策略,幫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維護大腦健康。


一餐「腦震盪」級的高脂衝擊

研究由英國南威爾斯大學的 Chris Marley 與 Damian Bailey 團隊發起,動機來自一個尚未充分探索的問題:
我們早已知道高飽和脂肪飲食有損心血管健康,但它對腦部血流的即時影響,究竟有多快、多嚴重?

為了驗證,他們招募了 20名18-35歲男性21名60-80歲男性,測量他們在攝入高脂奶昔前後的血管功能與腦部血流調節能力。

  • 受試餐:1262大卡、130克脂肪(主要為飽和脂肪),來源幾乎全是濃稠的 heavy whipping cream,研究團隊戲稱為「brain bomb」(腦炸彈)。
  • 測量方法
    • 流量介導擴張(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評估手臂血管對血流增加的擴張能力,反映心血管健康。
    • 動態腦自我調節能力(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dCA):透過受試者進行徒手深蹲,並以超音波測量腦部血管在血壓變動時維持血流穩定的能力。

結果發現:

  1. 四小時後心血管功能下降:無論年輕或年長者,FMD 均顯著下降,顯示血管變得更僵硬、擴張能力減弱。
  2. 腦血流穩定能力減弱:dCA 減弱,意味面對血壓波動時,腦部更難保持血流穩定。
  3. 年長組受影響更大:腦血流調節能力下降約 10%,顯示老年大腦對高脂飲食的脆弱性更高。

研究雖未直接測試高脂餐對認知功能長期影響,但此前同一團隊已證實,高飽和脂肪負荷可引起自由基增加、氧化壓力升高,以及一氧化氮(有助血管擴張的分子)減少,這些變化會進一步削弱血流調節能力。


大腦血流調節失靈,意味著什麼?

從神經科學的專業角度來看,這項研究揭示的是 「動態腦自我調節」 的短期失效問題。

  • 動態腦自我調節(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dCA)
    指腦血管在面對血壓波動時,迅速調整血管直徑以維持穩定血流的能力。就像避震器,能保護腦細胞在「壓力震動」下不被損傷。
    若此功能受損,即使是短暫血壓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導致
    • 短暫性低灌流(腦部氧氣與葡萄糖供應不足)
    • 局部高灌流(增加血管破裂風險)

長期反覆發生,會增加:

  • 缺血性中風(血管阻塞)
  • 血管性失智症(慢性缺血導致腦細胞凋亡)
  • 認知功能退化與短期記憶問題

為什麼高飽和脂肪餐衝擊這麼快?

研究推測機制與以下三點相關:

  1. 餐後血脂飆升
    在高飽和脂肪攝入後約 4小時,血液中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上升至高峰,這稱為 餐後高血脂(Post-prandial lipaemia)
    高血脂會讓血液黏稠度增加,降低血流速度。

  2. 內皮功能受損
    血脂升高會刺激自由基生成,攻擊血管內皮細胞,抑制一氧化氮生成,導致血管舒張功能下降。

  3. 血管僵硬度上升
    在幾小時內,血管失去彈性,更難調節直徑應對血壓與血流變化。


與其他觀點對照:這不只是長期風險問題

過去營養學與流行病學研究主要關注 長期飽和脂肪攝入與心血管疾病、失智症之間的關聯
然而,本研究為首次直接證明——單一高脂餐就能在數小時內削弱腦血流調節功能,而且老年人受影響程度更大。

若對照美國與歐洲公衛飲食指南,對成人男性的飽和脂肪攝取建議值為每日 不超過總熱量的10%(相當於約 20–30g),這杯奶昔一次就達到 4〜6倍 建議上限。

這也意味,許多人的週末外食或夜宵習慣,可能讓大腦長時間處於「餐後高血脂」、高氧化壓力的不利狀態。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降低高脂餐的腦血流衝擊?

基於這項研究與目前飲食與腦健康的實證,我提出以下可行策略:

  • 避免空腹直接進食超高脂餐
    高脂前先攝入纖維(如蔬菜沙拉)可延緩脂肪吸收。

  • 以不飽和脂肪替代飽和脂肪
    例如用橄欖油、堅果、鯖魚、鮭魚的脂肪替代炸物與奶油。

  • 餐後適度活動
    餐後30分鐘內進行短暫低強度步行可促進血脂代謝,避免血脂長時間停留高位。

  • 間隔性控制高脂餐出現頻率
    避免連續多餐高脂,減少腦血流調節功能持續受壓。


飲食管理,從今天的每一次餐盤開始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飲食對大腦的影響,不只是長年累積的效果,而是每餐都可能即時發生。特別是年齡越大,腦血管彈性與調節能力下降,本就更易受損,高脂餐的衝擊也更強。

如果你想優化餐後腦血流狀態、減少氧化壓力,以下關鍵營養素值得關注(可於 iHerb 搜尋):


(深海魚油 Omega-3 EPA/DHA)
功效說明:EPA 與 DHA 屬於長鏈 ω-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三酸甘油酯、改善血管彈性,並減少發炎反應,有助維持腦血流穩定。
適用對象:飲食中魚類攝取不足者、心血管與腦健康關注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 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磷脂絲胺酸 Phosphatidylserine)
功效說明:作為神經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可支持腦部訊號傳遞,並在餐後血流壓力條件下維持神經功能穩定。對中老年人維持短期記憶與專注力尤佳。
適用對象:經常高壓工作、餐後易感疲倦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 官方網站購買可享優惠。

(濃縮葡萄籽萃取 OPCs)
功效說明:富含抗氧化的低聚原花青素,能中和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支持一氧化氮生成,促進腦部與心臟微循環。
適用對象:有氧化壓力高、經常外食或油炸攝取者。
使用優惠碼同上可享折扣。


資料來源

Marley, C., & Bailey, D. (2025, August 30). Scientists fed people a fat-filled milkshake – it disrupted blood flow to their brains within hours. The Conversation. Republished in PsyPost.


研究流程與機制示意圖(ASCII)


[參與者招募]
   ↓
(年輕男性 18-35歲)     (年長男性 60-80歲)
   ↓
[基線測量]
 - 心血管功能(FMD)
 - 腦血流調節能力(dCA)
   ↓
[攝入高脂奶昔]
 - 1362 kcal / 130g 飽和脂肪
   ↓ (4小時後)
[再測量]
 - FMD ↓ (血管僵硬)
 - dCA ↓ (腦血流穩定性減弱,年長組下降約10%)
   ↓
[推測機制]
 高血脂 → 自由基↑ → 一氧化氮↓ → 血管收縮彈性損失
   ↓
[潛在後果]
 中風風險↑   失智風險↑   認知表現下降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