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警鐘:19歲男孩的阿茲海默症診斷,如何顛覆我們對大腦衰老的認知?

失智症警鐘:19歲男孩的阿茲海默症診斷,如何顛覆我們對大腦衰老的認知?

您是否想過,記憶力衰退、找不到鑰匙、想不起昨天午餐吃了什麼,這些看似老年人專屬的煩惱,有一天會發生在一位連投票權都還沒拿到幾年的青少年身上?這不是危言聳聽的電影情節,而是一個真實且令人心碎的醫學案例。

2023年,一則發表於權威期刊《阿茲海默症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震驚了全球神經科學界。來自中國北京首都醫科大學的團隊,診斷了一位年僅19歲的少年罹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使他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確診病例。這個案例不僅打破了我們對此疾病「老年專屬」的刻板印象,更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核心矛盾:當一個年輕的大腦,在沒有任何已知遺傳缺陷或外在傷害的情況下,開始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凋零,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探討這個極不尋常的案例,從醫學數據解析其特殊性,並從營養師與健康專家的角度,剖析年輕型失智症對現代社會的警示,以及我們每個人,無論年齡,都應該即刻開始的「大腦保養行動」。

青春的腦海,提早到來的黃昏:一場史無前例的診斷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來自中國的少年。他的人生軌跡,在17歲那年,悄然偏離了常軌。

  • 17歲:記憶裂縫的開端 起初,他只是感覺上課時越來越難集中精神,閱讀也變得吃力。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青春期的學習壓力或注意力不集中。但很快地,更令人不安的現象出現了——他的短期記憶開始嚴重衰退。前一天發生的事情,隔天就忘得一乾二淨;隨身物品總是莫名其妙地遺失,彷彿被一個看不見的小偷偷走。

  • 18歲:認知能力的急遽滑落 記憶的流失速度遠超想像。情況惡化到他被迫中斷高中學業。儘管他還能獨立生活,但認知功能已嚴重受損,無法應付學業要求。他的家人意識到這絕非普通的「健忘」,於是帶他前往記憶專科門診求助。

  • 19歲:令人震驚的診斷結果 經過一系列詳盡的檢查,結果讓所有專家都倒抽一口氣。根據2023年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這位少年的狀況如下:

    • 腦部掃描: 他的腦部掃描影像顯示,負責記憶形成與儲存的關鍵區域「海馬迴」(Hippocampus)出現了萎縮。海馬迴是大腦的記憶中樞,它的萎縮是阿茲海默症典型的影像學特徵。
    • 腦脊髓液分析: 他的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一種環繞腦部與脊髓的體液,能反映大腦的生化狀態)中,檢測出了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生物標記物(biomarkers)。
    • 記憶力評估: 他的全面記憶分數,比同齡健康青少年低了82%;而攸關日常生活的立即記憶分數,更是低了驚人的87%

這些客觀數據都指向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在此之前,全球最年輕的病例是一名21歲的患者,但該患者帶有明確的PSEN1基因突變,屬於家族性早發型阿茲海默症(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FAD)。然而,這位19歲的少年,卻讓這個診斷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研究團隊對他進行了全基因組搜尋,試圖找出已知的致病基因突變,結果卻一無所獲。此外,他的家族中沒有任何人有阿茲海默症或任何形式的失智症病史,排除了家族遺傳的可能。同時,他也沒有任何可能導致認知衰退的腦部外傷、感染或其他疾病史。

這個案例,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醫學界的巨大漣漪。它告訴我們,阿茲海默症的致病途徑,遠比我們過去所理解的更加複雜與神秘。

拆解謎團:當阿茲海默症不再只是「老人的病」

要理解這個案例的顛覆性,我們必須先了解阿茲海默症的基本分類。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

  1. 晚發型阿茲海默症(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 定義: 指在65歲以後發病的患者,佔所有病例的90%以上。
    • 成因: 成因極其複雜,被認為是遺傳基因(如ApoE4)、生活方式(飲食、運動、社交)、環境因素與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長期交互作用的結果。它更像是一場「慢性失火」,火苗在數十年間慢慢蔓延,最終吞噬整個大腦。
    • 生活案例: 我們在社區裡看到的許多失智長輩,他們可能年輕時生活習慣不佳,中年有三高問題,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的保護機制逐漸失效,最終發病。
  2. 早發型阿茲海默症(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 定義: 指在65歲以前發病的患者,約佔總病例的5%到10%。
    • 成因: 在30歲以下的極早發病例中,幾乎都與特定的致病基因突變有關,如APP、PSEN1和PSEN2。這些突變會導致大腦中產生過量的異常蛋白質(如β-類澱粉蛋白),形成毒性斑塊,快速且猛烈地破壞神經元。這類疾病被歸類為「家族性阿茲海默症(FAD)」,遺傳性極強,就像一顆早已設定好爆炸時間的定時炸彈。
    • 生活案例: 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中的女主角,一位才華洋溢的語言學教授,在50歲時發病,最終發現是源於家族遺傳的PSEN1基因突變。她的子女也面臨著50%的遺傳風險。

這位19歲少年的案例,正是打破了上述所有分類的「異數」。

他發病年齡極早,卻找不到任何已知的致病基因;他沒有家族病史,卻表現出典型的阿茲海默症病理特徵。神經學家賈建平(Jianping Jia)和他的團隊在研究中寫道:「該患者在沒有明確致病突變的情況下出現了極早發的阿茲海默症,這表明其發病機制仍有待探索。

這個案例迫使我們思考:除了基因和年齡,是否還有其他未知的「開關」,能夠在一個年輕的生命中,啟動這場毀滅性的腦部退化?這可能涉及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指不改變DNA序列但影響基因表達的機制)、未知的環境毒素、特殊的免疫反應,或是多種微小風險因素的災難性疊加。

正如研究團隊向《南華早報》所言:「探索年輕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奧秘,可能成為未來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

給每個人的大腦保健指南:從今天起,你可以做的4件事

這個令人警醒的案例,雖然極端罕見,卻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現代生活對大腦健康的潛在威脅。我們或許無法控制未知的風險,但我們絕對可以透過積極的行動,為自己的大腦建立起堅實的「防火牆」。無論您是20歲的學生、40歲的上班族,還是60歲的屆退人士,以下建議都至關重要。

短期行動:今天就能開始的「健腦儀式」

1. 增加「健腦食物」的攝取頻率: 大腦是一個極度消耗能量且結構精密的器官,它需要特定的營養素來維持運作與修復。與其追求單一的「超級食物」,不如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健腦飲食組合。

  • Omega-3脂肪酸: 它是構成大腦細胞膜的關鍵成分,尤其DHA,有「腦黃金」之稱,能幫助神經訊息傳遞,並具有抗發炎作用。
    • 生活應用: 今天晚餐,試著將紅肉換成一塊烤鮭魚或鯖魚。若您是素食者,可以在沙拉或優格中加入一湯匙的亞麻籽粉或核桃。
  • 抗氧化物: 大腦在高速運轉時會產生大量自由基,這些不穩定的分子會攻擊細胞,造成氧化壓力,加速老化。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E的食物是抵抗自由基的利器。
    • 生活應用: 下午茶時間,用一把藍莓、草莓或幾顆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以上)取代餅乾甜點。這不僅滿足口腹之慾,也為大腦提供了保護力。

2. 創造「微運動」的機會: 運動不一定要滿身大汗、持續一小時。研究證實,短暫的體能活動就能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輸送更多氧氣與養分,並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釋放,這種蛋白質有助於神經元的生長與存活。

  • 生活應用: 設定手機鬧鐘,每坐著工作50分鐘,就起身快走或原地踏步5分鐘。或者,在午休時間,花15分鐘到戶外散步,曬曬太陽。這不僅能活化大腦,也能改善下午的專注力。

長期行動:重塑生活習慣的「大腦永續計畫」

3. 優先保障「深度睡眠」: 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階段,是大腦進行「清理」和「修復」的黃金時間。在此期間,大腦內的**膠質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會變得活躍,像一個高效的清潔隊,清除白天積累的代謝廢物,其中就包括被認為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β-類澱粉蛋白。

  • 生活應用: 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睡前一小時,放下手機和電腦,將螢幕藍光對褪黑激素的干擾降到最低。可以改成閱讀紙本書、聽輕柔的音樂或進行幾分鐘的腹式呼吸冥想。確保臥室環境黑暗、安靜且涼爽。長期堅持,您會發現不僅精神變好,記憶力與反應速度也會有所提升。

4. 投入「認知儲備」的建立: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是指大腦應對損傷與病變的能力。儲備越高的人,即使大腦出現了一些病理變化,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建立認知儲備的最佳方式,就是持續學習新事物,讓大腦不斷建立新的神經連結。

  • 生活應用: 挑戰一些需要動腦但又讓您感興趣的活動。這可以是學習一門新語言、一種樂器,或參加一個從未接觸過的線上課程(如程式設計、插花)。重點不在於學得多精通,而在於讓大腦跳出舒適圈,處理新的資訊和規則。與朋友玩桌遊、打橋牌等需要策略思考的社交活動,也是極佳的選擇。

一個重要的提醒: 若您或身邊的親友(不論年齡)出現持續且不尋常的記憶衰退、語言困難、判斷力下降或個性轉變,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及早診斷,是有效管理與延緩病程的關鍵第一步。

記憶的重量:在遺忘成為必然之前

這位19歲少年的故事,最終留給我們的,不應只是震驚與恐懼,而應是對生命與大腦健康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們,大腦的健康是一項需要從年輕時就開始灌溉與守護的長期投資。每一次健康的飲食選擇,每一次邁開腳步的運動,每一個安穩的睡眠,每一次對新知的好奇,都是在為我們未來的記憶銀行存入寶貴的資產。

記憶,構築了我們的身份,連結了我們與摯愛之人的過去,也指引著我們走向未來。讓我們從此刻起,用溫柔而堅定的行動,善待我們最珍貴的資產——我們的大腦。因為守護記憶,就是守護我們之所以為我們的根本。

從營養科學支持您的大腦健康計畫

本文的分析強調了特定營養素對於維持大腦結構與功能、對抗氧化壓力與發炎的重要性。雖然均衡飲食是根本,但針對特定需求,高品質的營養補充品可以作為有力的輔助。以下是幾種與大腦健康密切相關的營養素,您可以在值得信賴的健康產品平台iHerb上找到它們。

  • 銀杏葉提取物 (Ginkgo Biloba)

    • 功效說明: 銀杏葉富含類黃酮與萜類內酯,是著名的傳統草本補充劑。科學研究指出,它有助於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增加對腦細胞的氧氣與葡萄糖供應。此外,其強大的抗氧化特性,有助於保護神經元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對於維持認知功能、專注力與短期記憶具有支持作用。
    • 適用對象: 希望提升專注力的上班族與學生、關注長期大腦健康的成年人、以及希望維持良好血液循環的中老年族群。
    • 探索更多: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搜尋「Ginkgo Biloba」,探索多種高品質選擇,並享有專屬折扣。
  • 磷脂醯絲胺酸 (Phosphatidylserine, PS)

    • 功效說明: 磷脂醯絲胺酸是構成大腦細胞膜的關鍵磷脂質,尤其集中在神經元中。它在細胞間的信號傳遞中扮演核心角色,支持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與接收。多項臨床研究證實,補充PS有助於改善記憶力、學習能力與認知靈活性,特別是在面對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時。
    • 適用對象: 面臨高強度腦力工作的專業人士、準備考試的學生、以及所有希望維持敏銳思緒與記憶力的成年人。
    • 探索更多: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搜尋「Phosphatidylserine」,為您的大腦補充關鍵營養。
  • B群維生素 (B-Complex)

    • 功效說明: 維生素B群,特別是B6、B12與葉酸(B9),對於大腦健康至關重要。它們參與能量代謝,為大腦提供運作所需的能量;同時,它們也是合成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的輔酶。最關鍵的是,它們能幫助代謝「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過高的同半胱胺酸水平被證實與認知衰退及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有關。
    • 適用對象: 飲食不均衡者、壓力大、時常感到疲勞的人群、素食者(特別需要補充B12),以及所有關心心血管與大腦長期健康的人。
    • 探索更多: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搜尋「B-Complex」,選擇適合您需求的複合B群產品。

資料來源列表:

  1. Jia, J., Liu, Y., Zhang, J., et al. (2023). A 19-Year-Old Adolescent with Probable Alzheimer's Diseas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92(2), 433-437. DOI: 10.3233/JAD-221065
  2. Cassella, C. (2023, February 10). The Sad Case of The Youngest-Ever Alzheimer's Diagnosis. ScienceAlert. Retrieved from the provided source material.
  3.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3, February). Beijing neurologists say study of Alzheimer’s in young people may be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scientific questions of the future’.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