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戒酒那麼難?科學家揭開大腦「痛苦迴路」,原來我們渴求的不是快樂,而是解脫
Share
為何戒酒那麼難?科學家揭開大腦「痛苦迴路」,原來我們渴求的不是快樂,而是解脫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有些人明知酒精有害健康、破壞關係,卻依然無法自拔地一杯接著一杯?我們常以為,上癮是為了追求那短暫的歡愉或「快感」。但如果真相恰恰相反呢?如果驅動成癮的,不是對快樂的渴望,而是對痛苦的恐懼與逃避呢?
這正是美國頂尖非營利醫學研究機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研究所揭示的核心。他們的一項突破性發現,不僅顛覆了我們對酒精成癮的傳統認知,更為我們指出了大腦中一條隱藏的「痛苦迴路」。這項發表在權威期刊《生物精神醫學:全球開放科學》(Biological Psychiatry: Global Open Science)上的研究,精準地描繪出,大腦是如何將飲酒與「緩解戒斷痛苦」這件事牢牢綁定,從而將人鎖死在一個難以掙脫的惡性循環中。
本文將帶您深入淺出地剖析這項研究,從關鍵的科學數據,到背後的腦神經原理,再到能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具體建議。我們將一起探索,為何「為了逃避痛苦而喝酒」的學習機制,遠比「為了尋求快樂」的驅動更為強大,並最終了解,如何才能真正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走出這個由壓力、焦慮與酒精共同編織的迷宮。
從快樂到解脫:解構成癮背後的學習轉變
要理解成癮的頑固性,我們必須先認識到,大腦的學習模式並非一成不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透過精密的動物模型,為我們清晰地展示了這個轉變過程。
研究團隊,由神經科學教授弗里德伯特·魏斯(Friedbert Weiss)博士領導,他們發現成癮的驅動力會隨著時間演變。以下是他們研究中的關鍵發現與數據,為我們揭示了這個驚人的轉變:
-
初期階段:正向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
- 行為模式: 在實驗初期,動物接觸酒精時,大腦會將其與愉悅、放鬆等正面感受連結。這個過程被稱為「正向增強」——因為酒精帶來了「好的感覺」,所以動物會被激勵去尋求更多。
- 生活對照案例: 這就像許多人第一次接觸酒精的情景。在社交場合,一杯酒可能讓人感到放鬆、健談,化解了社交的尷尬與緊張。這種「喝了感覺不錯」的經驗,會讓人們在下次類似場合時,很自然地想再喝一杯。
-
戒斷與復發階段:負向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的崛起
- 行為模式: 當動物經歷了反覆的「飲酒—戒斷—復發」循環後,一個根本性的轉變發生了。牠們飲酒的動機,不再主要是為了追求快感,而是為了緩解戒斷時產生的強烈負面狀態,如焦慮、壓力、煩躁與身體不適。這個過程稱為「負向增強」——因為酒精「移除了痛苦」,所以驅使個體不顧一切地去尋求它。
- 驚人發現: 根據魏斯教授在2022年的前期研究,一旦動物學會了酒精可以緩解戒斷的痛苦,牠們尋求酒精的動力會變得「異常強大」。即使研究人員設置了障礙(例如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酒精),甚至給予懲罰,這些動物依然會執著地尋求酒精。
- 生活對照案例: 一位長期酗酒者,早晨醒來時可能感到心悸、手抖、焦慮不安,這是典型的戒斷症狀。此時,他喝第一杯酒的目的,早已不是為了社交或品味,而是為了讓這些痛苦的症狀快速消失,讓自己「感覺正常一點」。這種為了「停止痛苦」而飲酒的行為,就是負向增強最真實的寫照。
-
鎖定「痛苦迴路」:丘腦室旁核(PVT)的關鍵角色
- 研究來源與年份: 在2025年8月5日發表的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全腦成像技術,精準定位了與這種「負向增強學習」相關的腦區。
- 關鍵數據: 他們比較了四組大鼠的腦部活動。結果顯示,只有那一組經歷了戒斷並學會「用酒精緩解痛苦」的大鼠,其大腦中的丘腦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 PVT) 呈現出異常活躍的狀態。
- 術語解釋: 丘腦室旁核(PVT) 是大腦中一個負責調節壓力、焦慮和情緒的關鍵中繼站。它像一個警報系統,當身體處於壓力狀態下時,它會被激活。
- 研究結論: 共同資深作者赫米娜·內德萊斯庫(Hermina Nedelescu)博士驚訝地表示:「在每一隻經歷過戒斷相關學習的大鼠中,這個腦區都被點亮了。」這有力地證明,PVT就是大腦將「環境線索」與「痛苦緩解」這兩件事連結起來的關鍵樞紐。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的里程碑意義在於,它首次從神經迴路層面證實了心理學家長期以來的觀察:成癮後期最頑固的驅動力,並非源於對快樂的追求,而是源於對痛苦的深層恐懼與逃避。 大腦一旦學會「酒精 = 解脫」,這個連結就會變得極其頑固,讓戒除變得異常艱難。
為何「逃避痛苦」比「追求快樂」更難抗拒?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發現不僅僅是一個有趣的科學觀察,它揭示了人類行為背後一個深刻的演化機制。為什麼大腦對於「消除威脅」的學習,會比「獲得獎勵」的學習來得更深刻、更持久?
生存本能:大腦的「威脅優先」處理原則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中。能夠快速識別並逃離威脅(如猛獸、天災)的個體,其生存和繁衍的機率遠高於那些只顧著尋找漿果(獎勵)的個體。因此,我們的大腦天生就被設定為「威脅優先」模式。
- 負向增強的演化優勢: 負向增強(逃離痛苦)本質上是一種生存機制。當戒斷症狀出現時,大腦會將其解讀為一種強烈的生理與心理「威脅」。此時,PVT等壓力相關腦區被激活,發出「警報」。而酒精的攝入,能夠暫時「關閉」這個警報系統,帶來即時的解脫感。大腦會將這個過程標記為一次成功的「生存應對策略」,並將其牢牢記住。
- 生活對照案例: 想像一下,你走在路上,突然一輛車高速向你衝來(威脅)。你本能地跳開,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升。成功避險後,你對這個路口的恐懼會持續很長時間。相比之下,你在同一條路上撿到100元(獎勵),雖然開心,但這種記憶的強度和持久性,通常遠不如那次瀕死的經歷。戒斷的痛苦之於大腦,就像那輛衝過來的車,而酒精,就是那個讓你「跳開」的動作。
學習迴路的強化與固化
當這個「痛苦 → 喝酒 → 解脫」的循環一再重複,大腦中的神經迴路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這個過程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 理論解說: 加拿大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Donald Hebb)曾提出一個著名理論:「一起激發的神經元,會連接在一起」(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在成癮過程中,與壓力感受(PVT)、記憶(海馬迴)、決策(前額葉皮質)和獎勵(伏隔核)相關的神經元被反覆同時激活。這使得它們之間的連結(突觸)變得越來越強壯、越來越高效。
- 結果: 久而久之,這條「痛苦解脫迴路」就變成了一條自動化的高速公路。只要一出現輕微的壓力、焦慮或與過去飲酒相關的環境線索(例如下班時間、經過常去的酒吧、朋友的邀約),大腦就會不假思索地駛上這條高速公路,直接觸發強烈的飲酒渴望。此時,理性的思考和對後果的權衡,已經很難介入這個自動化的過程。
不同觀點的比較:成癮的雙重打擊
過去,許多研究集中在成-癮的「獎勵迴路」上,特別是多巴胺(Dopamine)系統。多巴胺是一種與愉悅感和動機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酒精確實會促進其釋放,帶來快感。
- 舊觀點: 成癮是因為人們不斷追逐多巴胺帶來的高峰體驗。
- 新觀點(斯克里普斯研究): 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隨著成癮加深,大腦對多巴胺的反應會變得遲鈍(耐受性),需要更多酒精才能達到同樣的快感。與此同時,壓力與戒斷的痛苦卻愈發強烈。此時,負向增強的「痛苦解脫迴路」逐漸取代了正向增強的「快樂追求迴路」,成為主導行為的關鍵力量。
這意味著,成癮者正遭受「雙重打擊」:一方面,快樂的感覺越來越難獲得;另一方面,不喝酒的痛苦卻越來越難以忍受。 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長期成癮者表示,他們喝酒早已不是為了快樂,而僅僅是為了「感覺正常」。
從理解到行動:如何掙脫「痛苦迴路」的枷鎖?
理解了成癮背後的深刻機制後,我們就能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策略。既然核心問題是「為了逃避痛苦而飲酒」,那麼解決方案就必須圍繞著「如何處理痛苦」來展開。以下是一些從短期到長期的具體行動建議。
短期行動:立即切斷自動化反應
當強烈的飲酒渴望來襲時,你需要一些可以立即執行的策略,來中斷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
-
創造「行為延遲」:
- 方法: 告訴自己:「我可以喝,但等15分鐘後再說。」在這15分鐘內,去做一件完全不相干且需要專注的事情,例如:做一組深蹲、用冷水洗臉、打電話給一位支持你的朋友、或者玩一局手機遊戲。
- 原理: 這打破了「渴望 → 行為」的即時連結,給你的理性大腦(前額葉皮質)一個重新上線、介入決策的機會。渴望的強度通常會在幾分鐘內達到高峰,然後逐漸減弱。
-
啟動替代性的「舒壓迴路」:
- 方法: 練習「4-7-8呼吸法」。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用鼻子深深吸氣4秒,憋氣7秒,然後用嘴巴緩緩吐氣8秒。重複5-10次。
- 原理: 這種深長的呼吸可以直接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這是身體的「休息與消化」系統,能有效對抗由壓力引發的交感神經系統(「戰鬥或逃跑」系統)的過度激活。它能快速降低心率、舒緩焦慮,是酒精之外的另一種「關閉警報」的方式。
- 生活經驗分享: 一位正在戒酒的朋友分享,每當下班後感到身心俱疲、想去開冰箱拿啤酒時,他會立刻鋪上瑜珈墊,做10分鐘的呼吸練習。他說:「那種渴望並沒有完全消失,但感覺就像從一場風暴中找到了避風港,讓我有力量做出不同的選擇。」
長期策略:重建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應對機制
治本之道在於從根本上降低你的「壓力基準線」,並建立不依賴酒精的健康應對策略。
-
識別並管理壓力源:
- 方法: 準備一本「壓力日誌」。每天記錄下讓你感到壓力、焦慮或想喝酒的事件、時間和情境。一周後回顧,你會發現一些重複出現的模式,例如:特定的人、工作任務、或一天中的某個時段。
- 行動: 針對這些模式,思考解決方案。是需要和老闆溝通工作量?還是需要學習如何對某些不合理的要求說「不」?或是調整你的作息,避免在最疲憊的時候面對挑戰?
-
重建大腦的獎勵系統:
- 方法: 培養一個不涉及酒精的愛好,特別是能帶來「心流」(Flow)體驗的活動。心流是一種完全沉浸在某項活動中,忘記時間流逝的狀態。例如:運動(跑步、游泳、攀岩)、藝術創作(繪畫、彈奏樂器)、園藝、烹飪或學習一門新技能。
- 原理: 這些活動能自然地促進多巴胺和其他讓人感覺良好的神經傳導物質釋放,為大腦提供健康的「獎勵」。這等於是在為大腦鋪設一條新的、通往快樂的「高速公路」,與那條通往酒精的舊路競爭。
-
尋求專業支持:
- 方法: 考慮尋求心理諮商,特別是認知行為療法(CBT)。
- 術語解釋: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是一種被廣泛證實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它幫助人們識別並改變導致問題行為的負面思維模式和信念。
- 應用: 治療師會幫助你識別觸發飲酒渴望的「自動化負面思維」(例如:「我搞砸了,只有喝酒才能好過點」),並教你如何挑戰和重塑這些想法,代之以更健康、更現實的思維模式(例如:「我現在感覺很糟,但我可以通過散步或和朋友聊天來應對,喝酒只會讓明天更糟」)。
潛在風險提示: 對於長期且嚴重的酒精依賴者,突然完全停止飲酒可能引發危險的戒斷症狀(如癲癇、震顫性譫妄)。在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要自行戒酒。請務必在醫生或專業醫療機構的監督下進行,他們可以提供藥物來安全地管理戒斷過程。
擁抱不完美,選擇新方向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這項研究,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成癮迷宮中最黑暗、最令人困惑的角落。它告訴我們,成癮者並非意志力薄弱或道德敗壞,他們只是被一個強大的、以生存為名的古老生理機制所困。這個機制,將「解脫痛苦」的渴望,深深刻印在了大腦的迴路之中。
理解這一點,帶來的不應是絕望,而是同理與希望。因為當我們看清了枷鎖的構造,也就找到了解鎖的方法。戒除成癮的旅程,不是一場與「快樂」的告別,而是一場學習如何與「痛苦」和平共處,並找到更健康方式來安撫它的旅程。
請記住,每個人都有感到脆弱和不堪重負的時刻。重要的不是永不跌倒,而是在每一次感到搖搖欲墜時,都能溫柔地提醒自己:除了那杯熟悉的酒,你還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你的大腦擁有驚人的可塑性,只要你開始行動,今天就可以開始鋪設一條通往自由與健康的新路徑。
營養支持:為大腦重建提供原料
在進行行為改變的同時,為大腦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可以幫助神經系統更好地修復與重建。以下是幾種與情緒穩定、壓力應對及神經健康高度相關的營養素,您可以在iHerb等平台搜索,作為您健康旅程的輔助。
-
鎂(Magnesium Glycinate)
- 功效說明: 鎂是天然的「鎮靜劑」,參與體內數百種生化反應,對於神經系統的放鬆至關重要。它能幫助調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並與大腦中的GABA(γ-氨基丁酸,一種主要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受體結合,有助於緩解焦慮、改善睡眠品質。甘胺酸鎂(Magnesium Glycinate)形式的吸收率高,且對腸胃較為溫和。
- 適用對象: 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睡眠品質不佳、容易焦慮或肌肉緊張的人士。
-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折扣優惠。
-
Omega-3 脂肪酸 (EPA & DHA)
- 功效說明: Omega-3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大腦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DHA對於維持神經元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而EPA則具有強大的抗發炎特性,有助於減輕神經性發炎,這與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有關。充足的Omega-3有助於改善情緒穩定性、認知功能與整體大腦健康。
- 適用對象: 希望提升大腦功能、改善情緒、降低心血管風險的人士。
-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折扣優惠。
-
B群維生素 (B-Complex)
- 功效說明: B群維生素是一個協同工作的大家族,對於能量代謝和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的合成至關重要。例如,維生素B6是合成GABA和血清素的輔酶,而維生素B12和葉酸則對維持神經髓鞘的健康至關重要。長期飲酒會大量消耗體內的B群維生素,補充B群有助於支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改善疲勞感與情緒低落。
- 適用對象: 經常感到疲勞、壓力大、飲食不均衡或有飲酒習慣的人士。
-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折扣優惠。
資料來源列表:
- Nedelescu, H., Meamari, E., Rajaei, N., Grey, A., Bullard, R., O’Connor, N., Suto, N., & Weiss, F. (2025). Recruitment of Neuronal Populations in 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of Alcohol-Seeking Rats With Withdrawal-Related Learning Experience. Biological Psychiatry Global Open Science. Published August 5, 2025. DOI: 10.1016/j.bpsgos.2025.100578
- SciTechDaily. (2025, September 26). Scientists Find Brain Circuit That Locks Alcohol Users in Addiction Cycle. Retrieved from the provided source material.
- 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 (NIAAA). (n.d.). Alcohol Use 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