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玩遊戲也能護腦?最新研究揭示「運動型電玩」或可延緩認知衰退

玩遊戲也能護腦?最新研究揭示「運動型電玩」或可延緩認知衰退

你以為打電玩只是消遣?一項發表於《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的最新研究指出,它可能真的在改變你的大腦,對抗認知功能下降。

運動型電玩:從家庭娛樂到大腦保健新策略

想像一下,阿嬤手中拿的不是拐杖,而是一支體感遊戲手把,跟孫子一起在客廳裡打虛擬網球。你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個溫馨的家庭趣事,但一項發表在《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這種「運動型電玩」(Exergaming)不但能讓身體動起來,還可能改變大腦結構,延緩甚至改善輕度認知障礙

這聽起來或許有點顛覆——畢竟我們通常把預防失智的對策,和閱讀、填字遊戲、快走或游泳等活動連結在一起。但研究團隊發現,即便是透過虛擬運動(例如電玩高爾夫、跳舞機、體感拳擊),只要方式得當,對腦部灰質與白質都有正面作用,而這些區域與記憶與思考速度息息相關。

那麼問題來了:打運動型電玩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腦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跟實體運動的效果有何不同?是否真的能降低未來失智風險?

從研究細節看見關鍵數據:12週玩遊戲,腦部結構變了

2025年9月,Medical News Today 報導了這項由歐洲研究團隊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子研究,實驗對象是41位輕度神經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這是一種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症之間的狀態,記憶力或思考能力有可測量的下降,但日常生活大多仍能獨立進行。大約87%的受試者具有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生物標記。

研究設計

  • 分組方式:隨機分為介入組與控制組
  • 介入內容:個人化的運動型電玩訓練(需身體活動)+呼吸訓練
  • 訓練頻率:每週至少5次,每次約24分鐘以上
  • 期間:12週
  • 雙盲元素:評估人員不知受試者分組情況
  • MRI檢測:介入前與介入後進行腦部磁振造影,觀察灰質與白質體積變化

核心發現

  • 認知表現
    • 介入組 短期與延遲語詞回憶能力提升
    • 控制組認知表現下降
  • 腦部結構
    • 灰質(Gray matter):海馬迴(Hippocampus)體積增加(阿茲海默症患者該區通常萎縮)
    • 白質(White matter):前扣帶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完整度提升
    • 左丘腦與整體海馬迴的灰質變化,與延遲語詞回憶改善呈弱相關
  • 保護作用
    • 白質完整度改善,被視為可能的神經保護效果

主治神經科醫師 Amarish Dave(未參與研究)指出,這是一項有趣且具啟發性的試驗,顯示「量身打造的運動型電玩計畫能增加特定腦區體積,改善白質完整度」,雖然樣本數少、研究時間短,但結果值得關注。

科學原理解密:為什麼「打遊戲」能活化大腦?

1. 運動+認知雙重刺激

傳統運動已被證實可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腦細胞生長的重要分子)分泌,有助於海馬迴神經可塑性。運動型電玩結合動作與策略判斷,讓身體活動與腦力運作同時進行,形成「雙重刺激效應」。

日常對照:想像你在超市推購物車躲避擋路的顧客,同時記著一長串購物清單。你不僅要移動身體,還要即時決策與記憶,這與運動型電玩的腦部運作邏輯相似。
生活化參與  →  持續性運動  →  多感官刺激  
        ↓                   ↓
   促進灰質體積          保護白質完整度
        ↓                   ↓
      記憶與執行功能提升  →  延緩認知衰退

2. 多感官輸入

不同於單純的慢跑,運動型電玩過程中,你眼睛要追蹤螢幕中的動作,耳朵要分辨聲音提示,手腳還要配合節奏做出迅速反應,這種跨感官的整合可促進大腦網絡間的連結。

3. 動機與持續性

對許多年長者而言,傳統運動缺乏新鮮感和動力,而電玩提供了即時回饋與挑戰等遊戲化元素,可以顯著提升長期執行意願——這是維持認知功能的關鍵。

專家怎麼說:一致樂觀,但仍需更多實證

Vernon Williams 博士(美國 Cedars-Sinai Orthopaedics 運動神經科醫師)表示:「早期發現與介入通常能帶來更佳的結果。運動型電玩安全、參與度高,能改善全球性認知、複雜注意力與執行功能,並對神經退化相關腦區結構帶來潛在改善。」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儘管結果令人振奮,專家們也提醒研究存在以下限制:

  1. 樣本數少:僅30位完成完整MRI資料分析,結果的普遍性有待驗證。
  2. 介入期短:12週可能不足以顯示全面性長期效果。
  3. 病因分析不足:缺乏針對不同MCI病因(如血管性或路易氏體)的分層分析。
  4. 監督限制:部分訓練時間無研究人員監督(雖有遊戲系統監控)。

未來需要更大規模、更長期的研究來鞏固這些初步發現。

從科學到生活:如何開始您的腦力鍛鍊計畫?

短期行動建議(立即執行)

  • 挑選適合的設備:選擇如任天堂Switch的《健身環大冒險》、《Just Dance》,或VR運動遊戲等能促進全身動作的電玩。
  • 設定可達成目標:建議每週5次,每次20–30分鐘,達到中等強度(心跳稍快、有點喘但可交談)。
  • 與人同樂:與朋友或家人一起玩,社交互動能額外刺激大腦,並提高持續動力。

長期策略(生活習慣調整)

  • 結合多面向腦部鍛鍊:除了電玩運動,也納入閱讀、記憶訓練、音樂學習等,形成跨領域刺激。
  • 維持心血管健康: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都可能加速認知衰退,需持續監測與控制。
  • 優化營養攝取:攝取足夠歐米伽-3脂肪酸、抗氧化物質與B群,支持神經元健康。

⚠️ 注意事項:如有嚴重關節或心臟疾病,開始前應諮詢醫師,並選擇低衝擊的遊戲類型。

輔助腦部健康的營養補充建議

以下營養素經研究證實對腦部健康有益。購買時可使用優惠碼「BCW3191」,在 iHerb官網 購買享折扣。

  1. Omega-3 魚油

    功效:富含EPA與DHA,有助維持神經細胞膜的流動性,促進訊號傳導,支持記憶與認知功能。適用對象:關注腦部健康、希望延緩認知衰退的中老年族群。

  2. 磷脂酰絲胺酸(Phosphatidylserine)

    功效:細胞膜中關鍵磷脂,支持神經信號傳遞,部分研究顯示對短期記憶與多工處理能力有幫助。適用對象:工作壓力大、需高專注度或有記憶力下降初期跡象者。

  3. 藍莓萃取物(含花青素)

    功效:富含花青素的強效抗氧化劑,可減少自由基對腦細胞的損傷,維持血流與神經健康。適用對象:期望透過天然植物營養素支持長期腦部功能的人群。

運動型電玩常見問題 (FAQ)

Q1:所有電玩遊戲都有助於預防認知衰退嗎?

不完全是。本研究特別強調「運動型電玩」(Exergaming),因為它結合了身體活動與認知挑戰。雖然純粹的策略或益智遊戲對大腦也有益,但結合運動的類型能帶來促進血液循環、分泌神經營養因子等額外好處。

Q2:運動型電玩的效果比真實運動更好嗎?

目前沒有定論。研究顯示運動型電玩在提升大腦特定區域結構方面有潛力,且其遊戲化設計能顯著提高參與動機與持續性,這對許多人來說是優於傳統運動的點。最佳策略可能是將兩者結合,依個人興趣與身體狀況選擇。

Q3:如果我已經有輕度認知障礙,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嗎?

絕對來得及。這項研究的對象正是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結果顯示介入後他們的認知表現有所提升,而控制組則下降。這表明即使在認知功能已出現輕微下降時,積極介入仍可能帶來改善或延緩惡化的效果。開始前請務必諮詢醫師。

資料來源與參考文獻

  1. Lampit A, et al. "Effects of Exergame and Breathing Training on Gray and White Matter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ubstudy."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2025.
  2. Medical News Today. "Video games that help you exercise may also keep the brain fit, study shows." 2025-09-15.
  3. Mayo Clin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 Symptoms and Causes." Updated 2024.
  4.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ain Health." 2023.


免責聲明:本文資訊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若有健康問題,請務必諮詢您的醫師或合格的醫療保健提供者。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