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飲食與癌症治療新突破:揭開胰臟腫瘤能量弱點的關鍵
Share
生酮飲食與癌症治療新突破:揭開胰臟腫瘤能量弱點的關鍵
革命性發現:生酮飲食如何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最近,一項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團隊主導、並刊登於《Nature》(2024)期刊的最新研究,成功將高脂肪生酮飲食與一種新型癌症藥物聯用,在小鼠實驗中顯著抑制了致命胰臟腫瘤的生長。這一成果不僅解開了癌細胞能量來源的奧秘,也為飲食與藥物結合治療癌症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路徑(Yang et al., Nature, 2024)。
胰臟癌長期以來被視為最難對付的癌症之一,其五年存活率低於10%。傳統治療方法常因腫瘤對葡萄糖與脂肪的多重能量來源而受限。然而,這項新研究首次揭示:透過生酮飲食「迫使」腫瘤僅依賴脂肪作為單一能量來源,再以能阻斷脂肪代謝的藥物斷其補給,竟能讓腫瘤「斷糧」而萎縮。這種創新的策略引發了許多關鍵問題:生酮飲食是否真的能與現有療法協同?這類治療機制是否適用於其他癌症?還有,這對個人化醫療意味著什麼?本文將以專業的生物醫學視角,帶領讀者深入解析這項突破發現的來龍去脈與未來前景。
核心事實梳理:生酮飲食結合eFT508藥物如何「餓死」腫瘤?
研究設計與主要發現
- 核心策略:UCSF團隊發現,當小鼠被餵食高脂肪、低醣的生酮飲食時,胰臟癌細胞主要依賴脂肪代謝維持生存。此時,若同時給予一種名為eFT508(目前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該藥能精確阻斷eIF4E蛋白活性,進而抑制癌細胞利用脂肪產生能量,造成腫瘤細胞因能量枯竭而死亡(Yang et al., Nature, 2024, DOI: 10.1038/s41586-024-07781-7)。
- eIF4E蛋白解釋:eIF4E為「真核翻譯起始因子4E」,在細胞內負責啟動蛋白質合成,且直接參與調控細胞如何在飢餓(如禁食或生酮飲食)時切換至脂肪代謝與酮體生成(稱為「酮生成」)。
- 藥物機制:eFT508是一種選擇性抑制eIF4E磷酸化的小分子藥物,能阻止癌細胞在生酮環境下燃燒脂肪,讓腫瘤失去最後的能量來源。
- 實驗結果:單用eFT508對腫瘤效果有限,因腫瘤仍可利用葡萄糖等其他能量來源生長;但結合生酮飲食後,腫瘤細胞被迫專靠脂肪,雙重封鎖下腫瘤顯著縮小。
- 臨床意義:該藥物已證實對人體安全,具有進一步臨床應用潛力。這為結合個人化飲食調整與靶向藥物治療癌症提供了新模式。
重要補充事實
- 禁食與生酮飲食的差異:兩者皆可提升體內脂肪利用率與酮體生成,但生酮飲食可為長期調控,可配合治療需求靈活應用。
- 融合理論與實踐:本研究由NIH等多項基金支持,且其中一位主要作者(Ruggero教授)同時為藥廠eFFECTOR Therapeutics顧問,研究具備臨床推進與產業轉化潛力(研究資助與利益揭露詳見原文)。
專業解讀:從腫瘤能量代謝到個人化治療新契機
生酮飲食如何重塑癌細胞能量路徑?
傳統觀念認為癌細胞偏好「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所謂「沃伯格效應」,Warburg effect),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某些腫瘤(如胰臟癌)在缺乏葡萄糖時,會主動切換至脂肪代謝與酮體生成。此次研究以「eIF4E」蛋白為切入點,明確證實了這一代謝切換路徑的分子基礎。
-
能量代謝路徑說明:
- 正常飲食:葡萄糖供應充足,腫瘤可直接利用。
- 禁食或生酮飲食:葡萄糖受限,脂肪分解為游離脂肪酸,肝臟利用eIF4E活化生成酮體,供身體與腫瘤細胞利用。
- 結合eFT508後:阻斷eIF4E→抑制酮體生成→腫瘤無法利用脂肪供能→細胞死亡。
靶向eIF4E:揭開腫瘤「阿基里斯腱」
eIF4E做為蛋白質合成的「啟動因子」,同時參與細胞應對飢餓壓力的代謝切換。其活性提升,不僅讓身體快速適應禁食,也讓腫瘤具高度彈性(可燃燒脂肪或葡萄糖)。藥物eFT508的問世,首次讓科學家能「堵死」這條備用能量路徑,徹底將腫瘤餓死。
-
相關專業術語釋義:
- 酮體(Ketone bodies):肝臟在脂肪分解時產生的三種小分子(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丙酮),可成為心臟、大腦等器官的替代能量來源。
-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以脂肪為主要熱量來源、極低醣與適度蛋白質的飲食模式,促進體內產生酮體。
理論與臨床的結合—個人化抗癌療法的展望
本研究一大亮點在於「飲食」與「藥物」的精準協作。過去飲食干預常因缺乏分子機制證據,而被主流醫學質疑。這次以eIF4E為核心的機制研究,不僅驗證了飲食調控在腫瘤治療中的科學基礎,也為未來「個人化營養醫療」打下理論根基。
- 不同腫瘤的能量偏好:並非所有腫瘤都以脂肪為主能量,有的仍偏愛葡萄糖或胺基酸。未來需針對不同癌症類型,制定專屬的飲食-藥物組合。
- 生酮飲食的風險與限制:並非所有患者適合長期高脂飲食,需考慮肝腎功能、心血管疾病病史等。臨床推廣前,仍需大規模安全性驗證。
跨領域對話:飲食、基因與環境的整合治療
這項發現不僅僅是單一科學突破,更是「飲食、分子生物學與臨床藥物」三方整合的典範。隨著個人基因檢測技術發展,未來有望針對個體的腫瘤基因組、代謝偏好與生活型態,制定最適合的飲食與藥物聯合療法,開創癌症治療的全新局面。
專業見解與趨勢預測:癌症治療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從「餓死」腫瘤到「量身訂做」飲食藥物療法
本研究堪稱個人化營養醫學與標靶治療結合的典範。未來發展方向,筆者預測將聚焦於:
- 擴大臨床試驗:推動eFT508與生酮飲食結合的多中心臨床試驗,驗證其在不同癌種、不同遺傳背景下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 其他能量路徑標靶開發:針對偏好葡萄糖或胺基酸的腫瘤,開發對應的飲食-藥物聯合方案。
- 個人化飲食策略:結合基因檢測與代謝分型,為患者設計最適合的飲食結構,並即時監控治療反應。
持續深化的關鍵挑戰
- 安全性與副作用管理:生酮飲食長期執行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脂肪肝、腎結石等風險,需嚴格醫療監控。
- 患者依從性問題:高脂肪、低醣飲食不易長期堅持,如何提升患者的實施動機與舒適度,是臨床推廣的另一挑戰。
- 潛在倫理議題:未來若以個人基因作為治療依據,需注意資訊隱私與公平性問題。
啟發式開放問題
- 「如果飲食能與標靶藥物協同,是否能進一步減少化療、放療等傳統治療的副作用?」
- 「在不同種族、年齡、性別間,這一飲食-藥物策略的效果與安全性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 「能否透過AI大數據分析,提前預測哪些患者最能從這種聯合療法中受益?」
專業總結與健康建議:從理論到實踐,你該如何應用這項新知?
本文重點回顧
- 生酮飲食搭配eFT508藥物可切斷胰臟癌細胞的能量來源,顯著抑制腫瘤生長(Yang et al., Nature, 2024)。
- 此策略以eIF4E為核心,精確標靶癌細胞代謝途徑,兼顧飲食與藥物優勢,有望成為未來個人化抗癌新典範。
- 未來需進一步推動臨床試驗,並加強個人化飲食結構設計及安全性監控。
健康專家建議
作為營養醫學及癌症預防專家,筆者認為:
- 目前生酮飲食與藥物聯用仍屬實驗階段,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自行執行。
- 若有癌症治療需求,應與主治醫師、營養師充分溝通,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後再考慮飲食調整或新療法參與。
- 維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心理健康,仍是癌症預防與治療的重要基石。
精選iHerb產品推薦:打造健康代謝與生酮體驗
根據本文主題與現有科學證據,推薦以下與生酮飲食、能量代謝相關的iHerb產品,助您安全提升飲食代謝效率:
-
MCT油粉(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
中鏈脂肪酸粉末可快速轉換為酮體,有助於生酮飲食期間能量穩定供給,降低飢餓感、提升腦部專注力。建議作為早餐或飲品添加物。 -
電解質補充配方
生酮飲食初期易引發電解質不平衡,適度補充鉀、鈉、鎂等有助預防頭暈、抽筋等不適。選用無糖、無人工添加物的高品質配方最為理想。 -
牛磺酸(Taurine)
牛磺酸為體內重要氨基磺酸,可支持肝臟解毒及脂肪代謝,對於高脂飲食者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與能量運作平衡。
→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資料來源
- Yang, H., Zingaro, V. A., Lincoff, J., et al. (2024). Remodelling of the translatome controls diet and its impact on tumorigenesis.,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4-07781-7.
- SciTechDaily “Keto Diet Reveals a New Way To Starve Deadly Cancer Cells” (2025-04-30)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相關研究資助說明
本文僅供健康參考,非醫療建議。實行任何飲食或治療策略前,請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