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不只是背痛?超過6成患者「多病纏身」,揭開身體沒說出口的警訊

背痛不只是背痛?超過6成患者「多病纏身」,揭開身體沒說出口的警訊

您是否也曾有過這種經驗?早晨醒來,腰背一陣僵硬痠痛,心想著「大概是昨天搬重物,或是睡姿不良吧」。我們常將背痛視為單純的肌肉骨骼問題,一個可以透過貼藥布、按摩或休息就能解決的「小毛病」。但如果,這個「小毛病」其實是身體發出的更深層、更複雜的求救信號呢?

最近,一篇發表於《巴西物理治療期刊》(Brazilian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的重磅研究,徹底顛覆了我們對背痛的傳統認知。這項由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學者主導的大規模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近三分之二(62.1%)的慢性背痛患者,同時還承受著至少一種其他的慢性疾病

這項研究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潛藏在無數人生活中的健康矛盾點:我們費心處理背部的疼痛,卻可能忽略了它與心臟病、憂鬱症、關節炎等重大疾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探討,為何您的背痛可能不只是背痛,它可能是身體健康全面亮起紅燈的警示燈。我們將一同解開這個「疼痛綜合體」背後的秘密,並找出真正能從根本改善健康的具體方法。

數據會說話:當背痛不再是「一個人的戰鬥」

這份研究的份量不容小覷。研究團隊分析了巴西2019年國家健康調查(National Health Survey)中,多達 87,678名 成年人的健康數據。這項全國性的調查,透過嚴謹的抽樣設計,確保了數據能真實反映巴西廣大地區的居民健康狀況。研究結果不僅數據龐大,更揭示了令人深思的健康模式。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從龐大數據中提煉出的關鍵發現:

  • 驚人的共病比例:在所有受訪者中,有 21.6% 的人表示自己患有慢性背痛。而在這群背痛患者中,高達 62.1% 的人身上同時存在著至少一種其他的慢性疾病,醫學上稱之為「多重共病」(Multimorbidity)。這意味著,對於大多數背痛患者而言,疼痛只是冰山一角。

  • 心血管疾病的陰影:與沒有背痛問題的人相比,慢性背痛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顯著更高。數據顯示,40.5% 的背痛患者同時有心血管問題,而這個數字在非背痛族群中僅為 22.8%。這幾乎是兩倍的差距。

  • 關節炎的雙重打擊:關節炎或風濕病是另一個與背痛密切相關的疾病。在背痛患者中,有 19.3% 的人同時患有關節炎;相較之下,沒有背痛困擾的人中,此比例僅為 4.3%。這顯示背痛與全身性的關節發炎問題有著強烈的關聯。

  • 情緒與疼痛的惡性循環:憂鬱症的數據尤其引人注目。在沒有背痛的人群中,憂鬱症的盛行率為 7.7%。然而,在慢性背痛患者中,這個數字飆升至 19.3%,增加了將近三倍。這強烈暗示了生理疼痛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深刻且雙向的影響。

  • 女性與年長者的沉重負擔:研究進一步發現,這種「背痛+多重共病」的現象,在特定族群中更為普遍。女性與年齡較大的成年人,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例如,在同時患有背痛與憂鬱症的患者中,女性佔了 81.1%;而在背痛合併關節炎的案例中,女性比例也高達 79.3%。此外,多重共病患者的平均年齡,比單純只有背痛的患者大了 12.1歲

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當一位年長的女性向醫生抱怨她揮之不去的背痛時,我們需要思考的,可能不僅僅是她的脊椎或肌肉,更應該關心她的心臟健康、關節狀況,以及她的情緒是否也陷入了低谷。

拆解背後真相:為何疼痛總是「結伴而行」?

這些數據強烈地指出,慢性背痛並非一個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複雜健康網絡中的一個節點。身為營養師與健康領域的編輯,我將從幾個專業角度,為您深入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1. 系統性發炎:看不見的體內烽火

許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甚至憂鬱症,其共同的病理基礎之一就是「慢性低度發炎」(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

  • 術語解釋慢性低度發炎不像我們割傷或感染時那種急性的「紅、腫、熱、痛」。它是一種長期、持續存在於體內,但強度較低的發炎狀態。這種發炎會悄悄地損害血管、關節、神經系統,甚至影響大腦功能。

慢性背痛本身,很多時候也源於椎間盤、關節或周圍軟組織的持續發炎。因此,當一個人的身體長期處於這種「內部失火」的狀態時,發炎反應就不會只侷限在單一區域。它會像蔓延的野火一樣,同時在身體的不同系統中引發問題。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有關節炎(關節發炎)的人,同時也容易有背痛(脊椎周圍發炎)和心血管問題(血管內皮發炎)。

生活案例

想像一下45歲的陳先生,他是一位長期坐在辦公室的軟體工程師,體重超標,熱愛含糖飲料和油炸食物。最近他不僅背痛越來越嚴重,健康檢查也發現他的血壓和血糖都處於臨界值。

從營養師的角度看,陳先生的飲食習慣和久坐的生活方式,正是慢性低度發炎的溫床。他體內的發炎因子(如C-反應蛋白)可能長期偏高,這些發炎因子不僅攻擊他的腰椎關節,引發背痛,同時也正在侵蝕他的血管壁,為心血管疾病埋下種子。他的背痛,其實是全身健康失衡的局部表現。

2. 疼痛與情緒的雙向道:大腦如何「感受」疼痛?

研究中憂鬱症與背痛的高相關性,揭示了生理與心理的深刻連結。這並非巧合,而是有其神經科學基礎。

處理慢性疼痛與處理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的大腦區域,有著高度的重疊,例如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和杏仁核(Amygdala)

  • 術語解釋前額葉皮質負責我們的決策、計畫和情緒調節;而杏仁核則是我們大腦的「恐懼與焦慮中心」。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疼痛狀態時,這些腦區會持續被過度活化,導致處理情緒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感到焦慮、沮喪和絕望。反過來,當一個人處於憂鬱狀態時,大腦中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會失衡,而這些物質同樣也參與了身體對疼痛信號的調節。憂鬱會「放大」疼痛的感受,讓原本三分的痛變成七分痛。這就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疼痛引發憂鬱,憂鬱加劇疼痛

生活案例

58歲的李太太,在丈夫過世後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背痛,看了許多骨科、復健科都找不出具體病因。她的背痛讓她不想出門,對過去喜歡的園藝也提不起勁,整天唉聲嘆氣。

在家人的鼓勵下,她去看了身心科,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經過抗憂鬱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後,不僅她的情緒顯著改善,連帶地,她那頑固的背痛也奇蹟般地減輕了。這個案例完美詮釋了,處理「心」的痛,有時才是解開「身」的痛的鑰匙。

3. 活動受限:健康狀況的連鎖效應

這項研究特別強調,多重共病會顯著增加患者的「活動受限」(Activity Limitations)。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發現,它揭示了健康問題如何像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倒下。

試想一個典型的路徑:

  1. 初始問題:慢性背痛讓你很難彎腰、久站或行走。
  2. 活動減少:因為疼痛,你開始避免運動,甚至連散步、買菜都覺得困難。
  3. 體能下降與體重增加:活動量減少直接導致肌肉流失、心肺功能下降,新陳代謝變慢,體重更容易上升。
  4. 新疾病出現:體重增加和缺乏運動,是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代謝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
  5. 惡性循環:新的疾病(如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或體重增加對關節的壓力)又會反過來加重原有的背痛,讓活動變得更加困難。

研究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背痛合併關節炎的患者,其活動受限程度是單純背痛者的兩倍以上;而合併憂鬱症或心血管疾病,也分別增加了 60%50% 的活動受限風險。

生活案例

65歲的王伯伯,原本是社區裡活躍的太極拳愛好者。幾年前因為嚴重的背痛,他放棄了晨練的習慣。起初只是背痛,但漸漸地,他走路越來越喘,血糖也開始超標。現在的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看電視,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王伯伯的經歷,就是一個典型的「失能螺旋」(Spiral of Disability)。背痛是啟動這個螺旋的第一推力,而隨之而來的活動減少,則讓他的整體健康狀況急轉直下。

4. 醫療體系的侷限:分科治療的盲點

目前的醫療體系大多採用「專科」制度。你有背痛,就去看骨科或復健科;有心臟問題,就去看心臟內科;心情不好,就去看身心科。這種模式對於處理單一、急性的問題非常有效。

然而,對於像「背痛合併多重共病」這樣的複雜情況,分科治療就可能出現盲點。骨科醫生可能專注於開立止痛藥和物理治療,卻沒有時間去深入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或憂鬱情緒;心臟科醫生則可能專注於控制血壓,而忽略了背痛對患者運動能力的限制,可能影響了降壓效果。

這份研究最重要的呼籲,就是促使醫療體系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治療計畫不應只針對背痛,而應是一個全面性的健康管理方案,需要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心理諮商師、家庭醫生等多方專業人士的協同合作。

告別多重疼痛:您可以立即開始的行動方案

理解了背痛與多重共病之間的複雜關係後,最重要的是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行動。這裡為您提供一份從短期到長期的行動指南,幫助您打破疼痛的惡性循環,奪回健康主導權。

短期行動:即刻啟動的改變

這些是您今天就可以開始做的小改變,它們是打破僵局的第一步。

  1. 做一次全面的健康盤點

    • 行動:拿出紙筆,或使用手機備忘錄,誠實地寫下您目前所有的健康困擾。除了背痛,還有哪些不適?(例如:睡眠不好、情緒低落、容易疲倦、關節僵硬、消化不良等)。
    • 目的:這能幫助您和您的醫生看到健康的全貌,而不僅僅是處理單一症狀。下次看診時,請帶著這份清單去。
  2. 啟動「微運動」

    • 行動:不要想著要立刻跑5公里。從「每坐30分鐘,站起來伸展1分鐘」開始。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貓牛式伸展、輕輕轉動腰部、或只是站起來走動一下。
    • 目的:打破久坐帶來的身體僵化與代謝遲緩。微小的活動累積起來,就能對改善發炎和情緒產生巨大影響。
  3. 執行一餐「抗發炎飲食」

    • 行動:今天晚餐,試著將精緻白飯換成糙米或藜麥,將一塊炸雞換成烤鮭魚或蒸鱈魚,並多加一份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
    • 目的: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鮭魚)、纖維和抗氧化物(蔬菜、全穀)的食物,能直接幫助身體對抗慢性發炎。

長期計畫:重塑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些是需要耐心和毅力來建立的長期習慣,但它們將從根本上改變您的健康軌跡。

  1. 建立整合性的醫療團隊

    • 行動:找到一位您信任的家庭醫生,讓他成為您健康管理的「總指揮」。與他討論您所有的健康問題,並請他協助轉介給合適的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或心理師,建立一個協同作戰的團隊。
    • 注意事項:不要害怕提問,確保每位專業人員都了解您正在接受的其他治療。例如,告訴物理治療師您的心臟狀況,他才能設計出安全的運動處方。
  2. 規律進行「有氧 + 肌力」訓練

    • 行動:以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為目標,並搭配至少兩次的肌力訓練(如深蹲、橋式、彈力帶訓練)。
    • 風險提示:如果您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嚴重的關節問題,開始任何新的運動計畫前,務必諮詢您的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他們可以為您量身打造安全有效的運動方案。核心肌群的訓練尤其重要,強壯的核心是支撐脊椎、減輕背痛的天然護具。
  3. 採行地中海或DASH飲食模式

    • 行動:這不僅僅是吃什麼,而是一種飲食「模式」。長期目標是讓您的餐盤充滿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以橄欖油為主要脂肪來源,並適量攝取魚類和禽肉,限制紅肉和加工食品。
    • 真實經驗分享:許多我的個案一開始覺得很難,我會建議他們從「每週兩天魚」和「每天一份堅果」開始。幾個月後,他們不僅體重和血壓下降,連帶地,關節和背部的疼痛也顯著減輕了。
  4. 優先處理您的心理健康

    • 行動: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如腹式呼吸、冥想或正念練習。每天花10分鐘,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就能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如果持續感到情緒低落或焦慮,請勇敢尋求心理諮商或身心科的協助。
    • 注意事項:心理健康不是「想開一點」就好,它和高血壓一樣,是需要專業介入的生理問題。正視它、處理它,您的身體會感謝您。

從看見疼痛的全局,到找回完整的自己

這項來自巴西的研究,如同一記響亮的警鐘,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您所感受到的背痛,可能承載著比您想像中更沉重的健康訊息。它不是一個孤島,而是廣袤身體大陸上,因板塊擠壓而隆起的一座山丘。只關注山丘本身,而忽略了底下的地殼運動,我們將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平靜。

看清背痛與多重慢性病之間的共生關係,不是為了讓我們感到恐懼或無助,恰恰相反,是為了賦予我們力量。因為當我們理解了問題的全貌,我們就能制定出更全面、更有效的策略。這意味著,您對抗疼痛的武器庫裡,不應只有止痛藥和藥布,更應該包括一雙舒適的運動鞋、一份色彩繽紛的沙拉、一段靜心冥想的時間,以及一顆願意尋求多方協助的開放心靈。

請記住,照顧您的背,就是照顧您的心臟、您的關節、您的情緒,以及完整的您自己。每一步微小的改變,都是對您未來健康最溫柔的投資。


營養補充的智慧:輔助您走向無痛生活

在調整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針對性地補充某些營養素,可以為您的抗發炎與疼痛管理之路提供額外的支持。以下是幾種與改善發炎、關節健康及神經功能高度相關的營養素,您可以在iHerb網站上搜索,找到高品質的補充品。

  • Omega-3 脂肪酸 (EPA & DHA)

    • 功效說明:Omega-3,特別是來自魚油的EPA和DHA,是自然界最強效的抗發炎營養素之一。它們可以調節體內的發炎路徑,幫助降低與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慢性低度發炎,從而可能緩解全身性的疼痛,包括慢性背痛。
    • 適用對象:飲食中魚類攝取不足者、有關節發炎疼痛者、希望維護心血管健康者。
    • 您可以在iHerb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搜索「Omega-3」或「Fish Oil」,選購高純度的魚油產品。使用優惠碼 BCW3191,全站購物可享折扣。
  • 薑黃素 (Curcumin)

    • 功效說明:薑黃素是香料薑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其強大的抗氧化與抗發炎特性而聞名。多項研究證實,薑黃素能抑制體內多種發炎分子,其效果可媲美某些非類固醇消炎藥,但副作用風險較低。它對緩解關節炎和肌肉痠痛特別有幫助。
    • 適用對象:慢性關節疼痛患者、希望尋找天然抗發炎方案者、運動後肌肉痠痛者。
    • 您可以在iHerb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搜索「Curcumin」或「Turmeric」,建議選擇與黑胡椒素(BioPerine)結合的配方以提高吸收率。使用優惠碼 BCW3191,可享購物優惠。
  • 鎂 (Magnesium)

    • 功效說明:鎂是人體內超過300種酵素反應所必需的礦物質,對於肌肉放鬆和神經傳導至關重要。缺鎂會導致肌肉緊繃、痙攣,加劇背部疼痛。補充鎂有助於緩解肌肉緊張,改善睡眠品質,並對情緒穩定有正面影響,能從多個層面打擊與背痛相關的問題。
    • 適用對象:長期處於壓力之下者、睡眠品質不佳者、經常肌肉抽筋或緊繃者、慢性背痛患者。
    • 您可以在iHerb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搜索「Magnesium Glycinate」(甘胺酸鎂,吸收率高且不易引起腹瀉),作為日常補充。使用優惠碼 BCW3191,可享受折扣。

資料來源

  • Ferreira, E. M. R., Lemes, Í. R., Ribeiro, E. G., Malta, D. C., Maher, C. G., McAuley, J. H., Jones, M. D., Hespanhol, L., & Pinto, R. Z. (2025). “Prevalence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multimorbidity, and their impact on activity limitations among adults with chronic back pain: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a middle-income country,” Brazilian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Vol. 29, Issue 5.
  • Original news report from StudyFinds: "Think Those Aches Are Just Back Pain? Chances Are, You’re Battling Other Health Problems," published September 28, 2025.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