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不只鍛鍊體態,更能啟動「第八感」:揭開身心連結的科學新發現

運動不只鍛鍊體態,更能啟動「第八感」:揭開身心連結的科學新發現

想像一下,當你跑完步,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除了感到疲憊,你能多麼精確地「感覺」到身體內部這些細微的變化?我們習慣將心跳、呼吸、飢餓等內在感知視為理所當然,但科學家發現,這種被稱為「內感受」(Interoception)的能力,竟然是左右我們情緒與心理健康的關鍵。

最近發表在《體育與運動心理學》(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為這個看似抽象的觀點提供了具體的實證。這篇由波蘭亞捷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學者領導的研究指出,規律的有氧運動不僅能改善情緒,更能顯著提升人們對自身心跳的感知能力,這項發現為我們理解運動如何影響心理健康,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這篇文章將深入剖析這項研究,從學術角度解構「第八感」的奧秘,並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用的生活建議,最終帶領你探索如何透過簡單的日常行動,來重新連結你的身心。


規律有氧運動如何喚醒「內在感知」?

過去,我們對運動益處的認知大多停留在體能增強、體重控制或紓解壓力等外部表現。然而,這項為期12週的隨機對照試驗,將焦點轉向了更深層的生理機制,特別是「內感受」。內感受,簡而言之,就是身體內部訊號的感知能力,涵蓋了飢餓、口渴、心率、呼吸節奏等生理狀態,它被許多科學家視為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與前庭感覺(Vestibular sensation)之後的「第八感」。

研究團隊招募了62名18至32歲,平時生活型態較為靜態的年輕人。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進行為期12週的腳踏車有氧運動計畫,另一組則維持原有的生活習慣作為對照組。運動組每週進行三次訓練,前六週為中等強度(moderate-intensity)的連續騎行,後六週則調整為高低強度交替的間歇式訓練。

在為期12週的研究期間,研究人員在三個時間點(研究開始前、六週後、十二週後)對兩組參與者進行了多項評估。其中最核心的指標是「心跳計數任務」(heartbeat counting task),這是一項評估內感受準確度的標準方法,參與者需要在不觸摸脈搏的情況下,憑藉自身感覺來估算心跳次數。研究同時也利用標準化的自我評估問卷,測量參與者的憂鬱、焦慮症狀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也就是個人對於完成任務與應對挑戰能力的信心。


內感受與心理健康的雙贏進展

研究結果揭示了令人振奮的發現:

1. 內感受能力顯著提升

僅僅經過六週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運動組的參與者便展現出顯著的改善。他們的內感受準確度(Interoceptive Accuracy, IAcc)和內感受信心(Interoceptive Confidence, ICon)均有所提高,這意味著他們不僅能更準確地感知自己的心跳,也對這種感知更有信心。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改善在六週後便達到了穩定的「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即使在後續的間歇式高強度訓練中也沒有進一步提升。相較之下,對照組在研究期間則沒有任何變化。

2. 情緒與心理狀態同步改善

與內感受能力的提升同步,運動組的參與者在六週後也報告了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減輕。與內感受改善的模式相似,這些情緒上的積極變化在後續的六週裡得到了維持,但沒有因為訓練強度提高而繼續增強。同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了提升,展現出更強的自信心。這項結果清楚地顯示,規律的有氧運動不僅影響身體,更對心理健康產生了直接且正面的影響。

這項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它為「運動如何改善心理健康」這個長期存在的疑問,提供了一個生理層面的可能解釋。研究作者之一,來自亞捷隆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托馬什·S·利格扎(Tomasz S. Ligeza)指出:「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運動是否能增強我們感知心跳的能力(Cardioception)。」他進一步解釋:「由於有氧運動直接作用於心血管系統,我們假設它會增強心臟感知。」

然而,研究也存在其局限性。研究團隊無法明確證明,到底是內感受能力的提升直接導致了情緒的改善,還是這兩者都是運動計畫所帶來的獨立效應。儘管各項數據呈現出相似的改善模式,暗示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關聯,但這仍需未來更多研究來進一步釐清。


從研究洞察到日常實踐:如何運用「第八感」優化生活?

這項研究的意義遠不止於學術討論,它為我們提供了具體可行的生活指南。身為長期關注身心健康議題的編輯,我認為這份報告的核心訊息在於:運動不只是為了減肥或塑身,它更是一項提升自我覺察,建立身心連結的有效工具。

1. 建立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習慣

研究結果明確指出,每週三次、每次30至6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就足以帶來顯著的心理與生理益處。這是一個非常友善的起點,對於久坐不動的年輕人來說,無需一開始就挑戰高強度訓練。你可以選擇騎自行車、快走、游泳或跳舞等活動,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2. 練習「內在覺察」

運動時,試著將注意力從外界轉向內在。當你騎車或跑步時,不要只是專注於速度或距離,而是有意識地去感受你的心跳節奏、呼吸的深淺、肌肉的張力變化。這種練習能夠幫助你重新建立與身體的連結,讓你對身體發出的信號更加敏感。

3. 身體是情緒的「偵測器」

這項研究讓我們更理解,許多心理困擾(如焦慮、憂鬱)都與內感受能力受損有關。這就像你家的警報系統失靈了,無法在危險來臨時發出訊號。透過運動來提升內感受,能夠讓你更早察覺到身體發出的壓力信號(例如心跳加速、肌肉緊繃),進而採取行動來調節情緒,而不是等到情緒爆發後才被動處理。

簡單來說,提升內感受能力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我管理者」。當你對身體的細微變化更敏銳,你就能在感到壓力或情緒低落的初期就意識到,並透過深呼吸、冥想或短暫休息等方式進行干預,而不是讓負面情緒持續累積。這不僅是改善心理健康,更是培養「情緒韌性」(emotional resilience)的關鍵。


啟動「第八感」的營養支持

這項研究的核心觀點是,透過有氧運動強化了我們與身體內在訊號的連結,進而帶來心理上的益處。要讓身體的感應器保持靈敏,除了運動,提供充足的營養素支持也至關重要。以下我們精選了幾種與神經系統、心血管健康緊密相關的營養素,它們有助於支持身體感知和情緒調節的基礎。

  1. 輔酶Q10(Coenzyme Q10)
  • 功效說明: 輔酶Q10是一種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在能量產生(特別是心臟)中扮演關鍵角色。它能幫助粒線體(細胞的能量工廠)有效地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對於維持心血管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充足的CoQ10可以支持心臟健康,確保心跳節奏的穩定,從而可能間接優化內感受的基礎。
  • 適用對象: 關注心血管健康、追求高效能運動表現,或希望透過營養補充來支持身體能量系統運作者。
  1. (Magnesium)
  • 功效說明: 鎂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參與了人體超過300種生化反應,其中包括神經傳導與肌肉收縮。它對神經系統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有助於調節神經衝動,減緩焦慮和壓力反應。研究表明,鎂的缺乏與焦慮、情緒不穩有關,因此,補充鎂有助於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為內感受的精準感知提供穩固的神經基礎。
  • 適用對象: 壓力大、睡眠品質不佳、情緒容易緊張,或希望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的讀者。
  1. Omega-3 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
  • 功效說明: Omega-3中的DHA和EPA是構成大腦與神經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它們具有強大的抗發炎特性,對於維護神經細胞的健康與功能至關重要。研究指出,Omega-3的攝取與改善情緒、減輕憂鬱症狀有關。透過支持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健康,Omega-3有助於優化我們感知與處理內在身體訊號的能力。
  • 適用對象: 希望維護大腦健康、改善情緒狀態,或想為神經系統提供全面支持的讀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資料來源:

  • 原始新聞出處: PsyPost, "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enhances the brain’s “eighth sense”" by Eric W. Dolan, August 8, 2025.
  • 研究出處: Remiszewski, M., Rajtar, G., Komarek, Z., Pałka, T., Maciejczyk, M., & Ligeza, T. S. (2025). Long-term aerobic exercise enhances interoception and reduce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hysically inactive young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