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奶油的健康隱憂:新研究揭示其與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的潛在關聯
Share
人造奶油的健康隱憂:新研究揭示其與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的潛在關聯
長久以來,關於奶油、人造奶油(margarine)及其他食用油之間的健康爭論從未止息。過去,人造奶油曾被譽為是更健康的替代品,因其飽和脂肪含量通常低於奶油。然而,一項發表於《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最新研究,卻為這場辯論投下震撼彈,揭示人造奶油的攝取可能與心臟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顯著升高有關。這項研究不僅挑戰了我們對「健康脂肪」的傳統認知,更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日常飲食中常見的脂肪選擇。究竟這項研究是如何進行的?它又為我們的健康選擇帶來了哪些實用的啟示?
深入剖析研究設計:追蹤法蘭明罕後代群體飲食與健康數據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仰賴美國歷史悠久的「法蘭明罕後代群體」(Framingham Offspring cohort)的長期追蹤數據。該群體自1970年代啟動,歷時超過40年,累積了逾5,000名參與者的豐富健康資料。研究人員從中篩選出2,459名符合條件的受試者(排除體重過輕或過重、過度飲酒等因素),並透過詳細的飲食紀錄問卷,追蹤他們對不同脂肪類型(奶油、人造奶油及非氫化油)的攝取量。
數據採集與分析方法:
- 飲食評估: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兩組為期三天的時間內(包含兩個工作日和一個週末),詳細記錄所有食物攝取,以確保飲食數據的全面性與代表性。
-
脂肪分類:研究聚焦於三種主要的食用脂肪:
- 奶油(Butter):包含塊狀或軟管狀產品。
- 人造奶油(Margarine):包含全脂或低脂產品。
- 非氫化油(Non-hydrogenated oils):如橄欖油、紅花籽油、椰子油、棕櫚油、大豆油及其混合油。
- 健康指標追蹤:在飲食評估四年後,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身體脂肪、膽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酸甘油酯)、血糖水平進行了測量。部分胰島素阻抗數據則取自更早期的檢查結果。這些全面的健康數據,為評估不同脂肪攝取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潛在關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數據局限性:儘管研究設計嚴謹,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參與者多為歐裔白人,研究結果的普適性有待商榷。此外,依賴參與者自我報告的飲食數據可能存在偏差。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資料收集時期的人造奶油,可能仍含有工業反式脂肪(trans fats),這與當前市場上多數不含反式脂肪的人造奶油產品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結果不能完全等同於目前市售產品。
令人驚訝的發現:人造奶油與疾病風險的意外關聯
這項研究的結果,顛覆了許多人對健康脂肪的既有認知。研究發現,人造奶油的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主要研究發現:
- 人造奶油與疾病風險:相較於每日攝取2克或更少人造奶油的群體,每日攝取7克或更多人造奶油的參與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約29%,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更是高出約41%。這項結果表明,人造奶油可能並非如過去所認為的那樣「健康」。
- 奶油的意外優勢:令人意外的是,研究發現攝取最多奶油的群體,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反而比攝取較少者低31%。此外,奶油與非氫化油似乎都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儘管這種關聯性會因攝取量而異。
- 對身體脂肪與胰島素阻抗的影響:非氫化油的攝取量與較高的身體脂肪水平略有關聯,但奶油和人造奶油則未顯示出明確的關聯。然而,在考慮了年齡、性別、體重、碳水化合物攝取和飲食品質等因素後,攝取較多奶油和非氫化油的群體,其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水平較低。胰島素阻抗是指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弱,導致血糖升高,是第二型糖尿病發展的關鍵因素。
- 對膽固醇的影響:在膽固醇方面,奶油是唯一與「好」膽固醇(HDL)水平升高、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水平降低,以及三酸甘油酯與HDL膽固醇之間更健康的平衡有關的脂肪。相較之下,每日攝取超過7克非氫化油(相較於2克或更少)則與「壞」膽固醇(LDL)水平升高有關。人造奶油在此分析中,對膽固醇或血脂水平沒有顯著影響。
這些發現挑戰了傳統上對飽和脂肪(如奶油中含量較高)的負面看法,並對人造奶油的「健康光環」提出了質疑。
專業洞見:脂肪選擇與代謝健康的深層考量
這項研究結果,從營養科學和公共衛生的角度,引發了對脂肪攝取建議的重新思考。身為資深營養專家,我認為這項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結論本身,更在於它促使我們跳脫單一營養素的框架,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飲食模式與長期健康的關係。
理解脂肪的複雜性:
過去,我們常常將脂肪簡單地分為「好」與「壞」,並過度強調飽和脂肪的限制。然而,科學研究的進展不斷揭示脂肪的複雜性。不同類型的脂肪,即使屬於同一大類,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可能大相徑庭。
- 反式脂肪(Trans Fats)的危害:研究中提到,早期人造奶油中常見的工業反式脂肪是其健康風險的主要原因。反式脂肪不僅會提高「壞」膽固醇(LDL)並降低「好」膽固醇(HDL),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儘管許多國家已限制工業反式脂肪的使用,但消費者仍需留意食品標示,特別是標示「部分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的產品。
- 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s)的再評估:這項研究為奶油中的飽和脂肪「平反」提供了一些證據。它暗示,來自乳製品的飽和脂肪,可能與其他來源的飽和脂肪有不同的代謝效應。例如,奶油中含有的酪酸(butyric acid)等短鏈脂肪酸,以及乳脂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等生物活性成分,可能帶來潛在的健康益處,例如改善腸道健康或調節代謝。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無限制地攝取奶油,適度攝取仍是關鍵。
- 不飽和脂肪(Unsaturated Fats)的選擇:非氫化油,如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s),被廣泛認為對心臟健康有益。然而,研究中也指出,大量攝取非氫化油可能導致LDL膽固醇升高。這提醒我們,即使是「健康」的脂肪,攝取量也需適度,且油品的種類(如特級初榨橄欖油相較於精煉植物油)和加工方式也會影響其健康效益。
飲食模式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再次強調了「飲食模式」(dietary patterns)的重要性,而非單一食物或營養素的攝取。健康的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強調全食物、豐富的蔬菜水果、優質蛋白質和健康脂肪,而非過度聚焦於某一種脂肪的攝取量。
- 平衡與多樣性:健康的飲食應追求平衡與多樣性。這意味著在選擇脂肪時,應考慮其來源、加工方式以及在整體飲食中所佔的比重。
- 烹飪方式的影響:不同的烹飪方式也會影響脂肪的穩定性與健康效益。例如,高溫烹調某些不飽和脂肪油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個體差異:基因、生活方式、腸道菌群等因素都會影響人體對不同脂肪的代謝反應。因此,沒有一種「萬靈丹」式的飲食建議適用於所有人,個性化的營養方案日趨重要。
從理論到實踐:如何明智選擇日常脂肪
這項研究為我們的日常飲食選擇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在眾多脂肪來源中,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以支持心臟和代謝健康,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以下提供具體可行的實務建議:
1. 審慎選擇人造奶油:
- 避免反式脂肪:若您習慣使用人造奶油,務必仔細閱讀產品標籤。選擇明確標示「無反式脂肪」(trans fat-free)或「不含部分氫化油」的產品。部分國家或地區的法規可能未完全禁止工業反式脂肪,在選購進口商品時尤其需要留意。
- 考慮新一代產品:近年來,許多人造奶油製造商已推出不含反式脂肪的新配方,這些產品通常以植物油為基礎,並透過更健康的加工方式製成。然而,即使是這些產品,也應適量使用。
2. 適度享用奶油:
- 回歸天然: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天然的奶油在適量攝取下,可能並非如過去般被「妖魔化」。奶油含有維生素A、D、E、K2等脂溶性維生素,以及共軛亞油酸(CLA)等有益成分。
- 掌握份量:儘管研究顯示奶油可能具有一些益處,但它畢竟是飽和脂肪的來源,過量攝取仍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建議將奶油作為風味調劑,而非主要的脂肪來源,並嚴格控制份量。
- 搭配全食物:將奶油搭配全麥麵包、蒸蔬菜等全食物,而非加工食品,能更好地發揮其營養價值。
3. 優先選擇非氫化植物油:
- 多元不飽和脂肪與單元不飽和脂肪:橄欖油、酪梨油、菜籽油(canola oil)、葵花籽油、紅花籽油等非氫化植物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這些脂肪被認為對心臟健康有益。
- 特級初榨橄欖油:建議優先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它在加工過程中受熱最少,保留了更多的多酚類(polyphenols)等抗氧化物質,對健康益處更多。
- 烹飪用途的考量:不同油品的發煙點(smoke point)不同,適合的烹飪方式也不同。例如,特級初榨橄欖油適合涼拌、中低溫烹炒,而葵花籽油、菜籽油等則可用於較高溫的烹飪。
- 適量原則:即使是健康的植物油,也應注意攝取量,因為所有脂肪都含有高熱量。
4. 關注整體飲食模式:
- 全食物為基礎:無論選擇何種脂肪,都應將其納入以全食物(whole foods)為基礎的健康飲食模式中。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優質蛋白質和豆類。
- 加工食品的攝取:減少加工食品、含糖飲料和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這些往往是隱藏反式脂肪、過量飽和脂肪和不健康添加劑的主要來源。
- 均衡營養:沒有單一的「超級食物」或「有害食物」。關鍵在於飲食的整體均衡性、多樣性以及食物的品質。
總之,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對脂肪的認知應更為細緻和全面。在做出飲食選擇時,不僅要看脂肪的種類,還要考慮其來源、加工方式以及在整體飲食模式中的角色。透過明智的選擇,我們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的心臟和代謝健康。
結語:平衡與智慧的脂肪選擇之路
這項發表於《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的新研究,為我們理解脂肪與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它挑戰了人造奶油作為「健康替代品」的傳統觀點,並為適量攝取天然奶油的潛在益處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結果明確指出,長期攝取人造奶油可能與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顯著升高有關,這主要歸因於早期產品中常見的工業反式脂肪。同時,研究也觀察到,適量奶油的攝取與較低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以及改善「好」膽固醇(HDL)和三酸甘油酯水平有關。非氫化植物油,如橄欖油,依然是心臟健康的優選,但其攝取量也需適度,以避免可能導致「壞」膽固醇(LDL)升高的情況。
總而言之,健康的脂肪選擇並非二元對立的「好」與「壞」,而是需要基於平衡、品質和整體飲食模式的智慧考量。與其執著於單一脂肪的「善惡」,不如將重點放在攝取多樣化、高品質的脂肪來源,並將其融入以全食物為主的均衡飲食中。這項研究鼓勵我們重新審視廚房裡的油品選擇,並做出對自身健康最有利的決定。
您的健康,從明智的脂肪選擇開始:
為了支持您的心臟與代謝健康,我們建議您在iHerb搜尋以下與研究主題高度相關的營養素,並了解它們如何幫助您優化脂肪代謝與心血管功能:
-
Omega-3 脂肪酸: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被廣泛認為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酯、支持心臟健康和抗炎。
- 功效說明:Omega-3脂肪酸,特別是EPA和DHA,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它們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水平,減少心律不整的風險,並具有抗炎作用,對預防心臟病和代謝症候群有積極意義。
- 適用對象:關注心血管健康、血脂異常(特別是三酸甘油酯偏高)、或飲食中魚類攝取不足者。
-
輔酶Q10 (CoQ10):一種強效抗氧化劑,在能量產生和心臟功能中扮演關鍵角色。
- 功效說明:CoQ10是身體細胞產生能量(ATP)所必需的物質,尤其在心臟等高耗能器官中含量豐富。它也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有助於維持心肌健康,並可能對降低膽固醇藥物(如Statin類)引起的副作用有所幫助。
- 適用對象:心臟健康不佳者、服用Statin類降膽固醇藥物者、或希望提升細胞能量與抗氧化能力者。
-
鉻 (Chromium):一種微量元素,在胰島素作用和血糖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
- 功效說明:鉻被認為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血糖,從而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對於有胰島素阻抗或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人群,補充鉻可能是一個有益的選擇。
- 適用對象:關注血糖管理、有胰島素阻抗風險、或第二型糖尿病前期患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資料來源:
- Manaker, L. (2025, May 29). This Common Butter Alternative May Be Worse for You Than Butter, New Study Suggests. EatingWel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atingwell.com/butter-alternative-worse-than-butter-new-study-864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