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目標」的人,失智風險竟可降低28%?最新美國長期研究揭示心理健康的防護力

有「人生目標」的人,失智風險竟可降低28%?最新美國長期研究揭示心理健康的防護力

你的生活有「方向感」嗎?或許它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你是否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人一沒事做就老得快」?或許你身邊就有這樣的長輩——退休後閒在家中無所事事,不到幾年,記憶力開始衰退、情緒變得沈默;相反地,有些人即使年過八十,依然每天安排行程、參與社區活動、學新技能,精神頭十足。
這並非偶然現象。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最新研究指出,擁有清晰「人生目的(Purpose in Life)」的人,失智和輕度認知障礙的發生率可降低28%
這意味著,精神上的「生活方向感」不僅影響活力與心情,還可能是保護大腦的天然屏障。那麼,什麼是人生目的?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我們又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培養它?


研究從何而來?15年追蹤、超過1.3萬名成年人參與

這項研究由UC Davis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系教授 Aliza Wingo 主導,發表於《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25年6月5日)【DOI: 10.1016/j.jagp.2025.05.009】。
研究團隊分析了 健康與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的數據,對象為 45歲以上、初始時無認知功能異常的美國成年人,總樣本超過 13,000人,追蹤時間最長達 15年

關鍵數據與結果:

  • 高人生目的感族群:失智與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風險比低目的感者低 28%
  • 延遲發病效應:平均可延後約 1.4個月 認知衰退的出現(8年間觀察結果,在校正年齡、教育程度、憂鬱症狀與基因風險後仍成立)
  • 跨種族一致存在:無論種族與族裔,效果皆顯著
  • 獨立於基因風險:即使攜帶阿茲海默症高危險基因 APOE4,人生目的感仍與較低風險相關
    (資料來源:UC Davis Health, 2025)

為什麼「目的感」能守護大腦?科學解讀背後機制

人生目的感 在心理學上,是一種對生活方向與意義的穩定認知,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調節、行動動機與社會互動方式。

根據研究推論及既有文獻,可能涉及以下機制:

  1. 降低慢性壓力負荷
    → 長期壓力會透過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損害海馬迴(負責記憶形成的重要區域),而有目的感的人能更好地管理壓力。

  2. 促進健康生活行為
    → 有目標的人更傾向保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社交參與,這些習慣已知可延緩神經退化。

  3. 增加腦部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
    → 透過持續學習與挑戰大腦,形成更多神經連結與突觸密度,即使腦部出現病理變化,也較能維持功能。

  4. 減少憂鬱與孤立感
    → 社交孤立與憂鬱症狀本身就是認知退化危險因子,而有目的感的人通常擁有更豐富的社會網絡。

ASCII 機制流程圖:


[人生目的感][情緒穩定] ----→ [降低慢性壓力][海馬迴保護][健康生活習慣][延緩神經退化][社交互動] ----→ [減少憂鬱與孤立][認知儲備增加][降低認知障礙風險]

Wingo 教授指出,即便無法改變基因,心理健康仍是可以主動塑造的保護因子,因此與藥物相比,「目的感」的干預幾乎零風險且成本低廉。


生活中怎麼觀察與培養「人生目的感」?

研究雖未詢問參與者具體的目的來源,但先前針對日本「生存意義(Ikigai)」與長壽社區的調查,顯示以下活動最常提供意義感:

  • 人際關係:照顧家人、與孫輩共度時光、支持伴侶或朋友
  • 工作或志工:繼續專業服務、擔任導師、參與社區公益
  • 信仰與靈性:宗教活動、靈修、加入信仰團體
  • 個人成長:學習新技能、培養嗜好、設定與完成目標
  • 幫助他人:公益捐助、志願服務、倡議行動

3個立即可行的培養策略

  1. 列出「驅動你的理由」清單
    每天早晨寫下今天最想完成的一件有意義的事,可以是打電話關心朋友,也可以是完成學習計劃的一部分。

  2. 設定循序漸進的長期目標
    例如一年內學會一門外語,或完成一場公益馬拉松。

  3. 將社交互動融入日常
    把與他人交流看作固定行程,參加興趣班、社區聚會,或線上論壇分享。

這些習慣不只是心理安慰,長期累積會在腦部形成立體的防護網,對抗與年齡相關的認知退化。


心理與營養雙管齊下,打造健康腦力防線

總結要點:

  • 高人生目的感與失智風險顯著下降28%相關聯
  • 即使有基因風險,目的感仍具保護效果
  • 心理健康是大腦健康的關鍵組成,值得與運動、飲食並重
  • 透過社交、學習與助人行為均可增強目的感

在實踐心理策略的同時,營養支持可進一步優化腦部功能與抗氧化能力。以下是與主題相關的重點營養素推薦:

銀杏葉萃取

功效說明:富含黃酮類與萜內酯,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記憶力與專注力,亦有助減少與老化相關的輕度認知退化症狀。 適用對象:中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者、長時間腦力工作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磷脂酰絲胺酸(Phosphatidylserine)

功效說明: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對神經細胞訊號傳遞與記憶形成至關重要。臨床研究顯示可改善注意力與短期記憶,並延緩認知衰退。 適用對象:希望維持記憶力與學習效率的成年人、高齡族群。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Omega-3 DHA/EPA

功效說明: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特性,能維護神經細胞結構並促進突觸可塑性,有助延緩大腦老化。 適用對象:日常飲食中魚類攝取不足者、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思考人生的意義,並不是哲學家的專利;它是每一個人在任何年齡都能主動實踐的健康策略。從今天起,給生活一個理由,你的大腦可能會感謝你多年之後的明亮與清晰。

資料來源:
Howard NC, Gerasimov ES, Wingo TS, Wingo AP. Life Purpose Lowers Risk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Based Cohort.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25 Jun 5. DOI: 10.1016/j.jagp.2025.05.009
UC Davis Health News (2025/09/11) – Purpose in Life Linked to 28% Lower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