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運動?科學揭密:找到你的「命定運動」,讓健身效果事半功倍

討厭運動?科學揭密:找到你的「命定運動」,讓健身效果事半功倍

你是否也曾設定好清晨五點的鬧鐘,卻在它響起時毫不猶豫地按下貪睡鍵?或者,你是否曾花大錢辦了健身房會員,卻在幾次熱情消退後,開始在路上刻意避開那位曾指導過你的教練?如果這些場景讓你心有戚戚焉,你並不孤單。對許多人來說,將運動融入生活是一場意志力的艱苦拔河。然而,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問題可能不完全出在你的毅力,而是在於你選擇的運動,根本就和你的「個性」不合拍。

這項發表於《男性健康期刊》(Men's Journal)的報導,深入探討了一項引人深思的研究,旨在回答一個核心問題:我們的性格特質,是否會影響我們的體能水平、對特定運動的喜好程度,甚至決定我們能否持之以恆?傳統觀念告訴我們,成功健身的關鍵在於紀律與堅持。但這項新證據暗示,或許有一條更聰明、更符合人性的路徑——那就是先了解自己,再選擇運動。本文將不僅僅呈現這項研究的發現,更將帶您深入剖析背後的心理學機制,並提供一套基於性格的實用運動指南,幫助你告別無效的努力,找到那份能讓你真正愛上、並長期堅持的「命定運動」。

一項突破性研究:性格如何影響你的運動表現與偏好

這項研究的核心目標,是科學化地驗證一個許多人憑直覺感受到的現象:個性與運動之間的神秘連結。研究人員透過電子郵件通訊和社群媒體廣告,招募了86位參與者,並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

  • 實驗組: 參與為期八週的居家運動計畫,內容包含自行車有氧訓練和肌力訓練。
  • 對照組: 在研究期間不進行任何指定的運動計畫,作為比較的基準。

為了確保數據的客觀與全面,研究團隊在實驗開始前和結束後,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詳細的評估。測量項目涵蓋了生理與心理兩個層面:

  1. 生理健康指標:
    • 最大攝氧量(VO2 peak): 這是衡量心肺適能(Cardiovascular Fitness)的黃金標準。它代表一個人在極限運動中,身體所能利用的最高氧氣量。數值越高,代表心肺功能越強,耐力越好。
    • 心率恢復(Heart Rate Recovery): 指的是在運動停止後,心率下降的速度。恢復速度越快,通常意味著心血管系統越健康、適應能力越強。
  2. 心理感受與性格評估:
    • 運動愉悅度: 透過問卷,讓參與者回報他們在不同運動強度下的享受程度。
    • 五大性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這是當代心理學中最受廣泛認可的人格理論模型,用以評估個人的性格傾向。它包含五個維度:外向性(Extraversion)、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親和性(Agreeableness)、神經質(Neuroticism)和開放性(Openness)。

研究結果令人振奮,它清晰地揭示了性格不僅僅是「感覺」上的差異,而是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表現和運動選擇。

根據該研究的數據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高的人: 這類型的人通常被形容為有條理、可靠且自律。研究發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整體身體活動量更高,並且在綜合體能表現上更為出色。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他們的自律天性使其更容易遵循訓練計畫。
  • 外向性(Extraversion)高的人: 外向者善於社交、充滿活力且熱情。數據顯示,他們擁有更高的心肺適能(即較高的VO2 peak)。在運動偏好上,他們明顯更享受**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等充滿挑戰與刺激的運動類型。
  • 神經質(Neuroticism)高的人: 這類人格特質傾向於經歷較多的焦慮、擔憂和情緒波動。研究發現,他們的心率恢復能力較差,這可能與長期的壓力反應有關。在運動偏好上,他們普遍不喜歡需要持續性努力的活動,例如長時間的耐力跑。然而,研究中最具啟發性的一點是,儘管他們不喜歡某些運動,但他們卻是從有助於減輕壓力的有氧訓練中獲益最多的群體。

研究作者總結道:「總體而言,這些結果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人格特質如何影響運動相關行為、運動愉悅度及其長期效果的深刻見解。這些發現證明了在未來的運動研究中監測人格特質的潛在功用,並可能有助於設計更貼近參與者需求的個人化訓練計畫。」這項研究無疑為個人化健身領域,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心理學解碼:從「五大性格特質」看穿你的運動DNA

上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確鑿的數據,但要真正理解為何性格能如此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健身之旅,我們需要深入心理學的領域,解構「五大性格特質」背後的行為驅動力。這不僅僅是貼標籤,而是理解我們內在的動機與恐懼,從而找到與之共鳴的活動。

1. 盡責性 (Conscientiousness):計畫的執行者

  • 核心特質: 自律、有條理、目標導向、深思熟慮。
  • 運動心理學分析: 盡責性高的人天生就是優秀的「專案經理」。對他們而言,健身不僅僅是流汗,更是一個可以規劃、執行、追蹤並優化的專案。他們從設定明確目標(例如「三個月內完成一次半程馬拉松」)、制定詳細計畫(「每週一、三、五跑步,二、四重訓」)並看到進度條不斷前進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研究中他們體能更佳的結果,正是這種內在驅動力的直接體現。他們不容易被短期的懶散或情緒所干擾,因為「完成計畫」本身就是一種獎勵。
  • 潛在盲點: 過於僵化。他們可能因為過度執著於原始計畫,而忽略了身體發出的疲勞或需要休息的訊號,有時也可能因為無法完美執行計畫而感到過度挫敗。

2. 外向性 (Extraversion):能量的尋求者

  • 核心特質: 善於社交、熱情、果斷、從外部世界獲取能量。
  • 運動心理學分析: 外向者的能量來自與他人的互動和外部的刺激。這解釋了為什麼他們偏愛高強度運動——那些能讓心跳加速、音樂震耳欲聾、汗水淋漓的活動,為他們的大腦提供了強烈的多巴胺回饋。他們在團體課程中如魚得水,因為夥伴的吶喊、教練的鼓勵和集體的節奏感,都是驅使他們前進的燃料。一個人在家裡默默地做瑜伽,對他們來說可能像是一種懲罰。研究中他們更高的心肺適能,可能源於他們更願意將自己推向極限,享受那種「力竭」的快感。
  • 潛在盲點: 依賴外部動機。如果沒有了團體氛圍或一同運動的夥伴,他們可能會瞬間失去動力。他們也可能為了追求刺激而忽略了低強度恢復性運動的重要性。

3. 神經質 (Neuroticism):風險的規避者

  • 核心特質: 容易焦慮、情緒不穩定、擔憂、對壓力敏感。
  • 運動心理學分析: 神經質高的人,其交感神經系統(負責「戰或逃」反應)可能長期處於較為活躍的狀態。這解釋了研究中他們心率恢復較慢的現象——他們的身體需要更長的時間從壓力狀態中平靜下來。高強度、充滿競爭或不可預測性的運動環境(例如在擁擠的健身房被催促),對他們而言可能不是激勵,而是一種威脅,會加劇他們的焦勞感。因此,他們不喜歡「持續性努力」的運動,因為這會讓他們持續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緊繃狀態。 然而,研究的關鍵發現是他們從「減壓有氧」中獲益最大。像穩定的慢跑、游泳或瑜伽,這些重複性、有節奏且可預測的活動,能夠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休息與消化」),有效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水平,幫助他們平復情緒。運動對他們而言,最佳定位是「情緒調節工具」,而非「體能挑戰賽」。

4. 開放性 (Openness):體驗的探索者

  • 核心特質: 富有想像力、對新事物好奇、喜歡多樣性、思想開放。
  • 運動心理學分析: 對於開放性高的人來說,運動的樂趣在於「探索」而非「重複」。一成不變的跑步機路線或固定的重訓菜單會讓他們感到窒息。他們渴望新奇的體驗,無論是學習一種新的舞蹈、嘗試室內抱石、週末去探索一條新的登山步道,還是參加一場主題路跑。對他們來說,運動是拓展生活邊界的方式。他們可能不是最專精於某一項運動的人,但他們的生活卻因為多元的身體活動而變得豐富多彩。

5. 親和性 (Agreeableness):和諧的合作者

  • 核心特質: 合作、富有同情心、信任他人、樂於助人。
  • 運動心理學分析: 親和性高的人非常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與連結。他們的運動動機往往與他人有關。他們可能是最棒的運動夥伴,因為他們會為了不讓對方失望而堅持出席。團隊運動,如籃球、排球,或是雙人搭配的活動,如雙人瑜伽、國標舞,都非常適合他們。此外,參與慈善性質的體育活動(例如為公益而跑),將運動與利他主義結合,也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參與感。他們從合作與歸屬感中獲得的快樂,遠大於個人成就的滿足。

量身打造你的專屬運動處方:不同性格的最佳健身策略

理解了背後的心理學,現在讓我們將理論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請記住,多數人都是多種性格的混合體,你可以根據自己最主要的特質來選擇,或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嘗試不同風格的運動。

給「盡責性」的你:成為數據與計畫的大師

你的超能力是規劃與執行。請善用它!

  • 明確化目標: 不要只說「我想變健康」,而是設定SMART目標(具體的、可測量的、可實現的、相關的、有時限的)。例如:「在12週內,每週完成三次30分鐘的跑步,並將5公里的完賽時間從35分鐘推進到30分鐘內。」
  • 擁抱科技: 善用健身App(如Strava, Nike Training Club)來追蹤你的每一次訓練、距離、配速和消耗的卡路里。看著數據圖表持續成長,會給你帶來無與倫比的動力。
  • 制定結構化課表: 設計或尋找一個結構清晰的訓練計畫,明確標示每天的訓練內容、組數、次數和休息時間。例如,經典的「推、拉、腿」分部位訓練法就非常適合你。
  • 推薦運動: 重量訓練、馬拉松/鐵人三項訓練、CrossFit(其每日訓練WOD提供明確結構)、任何有明確進階體系的運動(如武術段位)。

給「外向性」的你:在汗水與社交中狂歡

你的能量來自人群與互動。別再一個人埋頭苦練了!

  • 團體課程是你的遊樂場: 飛輪、Zumba、有氧拳擊、萊美(Les Mills)系列課程……這些充滿音樂、節奏和集體能量的環境,能讓你忘記疲勞,越練越嗨。
  • 尋找運動夥伴: 找一個(或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訓練。互相鼓勵、良性競爭,能讓你的運動效果和樂趣都加倍。
  • 參加團隊運動: 加入一個業餘的籃球隊、足球隊或排球隊。團隊的歸屬感和比賽的刺激感是你的最佳動力來源。
  • 推薦運動: 各類團體健身課、球類運動、舞蹈課、與朋友一起參加的路跑或障礙賽。

給「神經質」的你:將運動變成心靈的療癒

你的首要目標是減壓,而非增壓。請溫柔地對待自己。

  • 創造安靜的運動環境: 避開尖峰時段的健身房。選擇在家中、清晨的公園或人少的步道進行運動。戴上降噪耳機,播放平靜的音樂或Podcast。
  • 專注於節奏與呼吸: 選擇那些有穩定節奏、能讓你專注於呼吸的活動。這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讓身心平靜下來。
  • 低強度、長時間的有氧: 穩速慢跑、長時間的健走、游泳或自行車,這些活動能有效釋放腦內啡,同時又不會給神經系統帶來過大壓力。
  • 推薦運動: 瑜伽(特別是陰瑜伽或修復瑜伽)、皮拉提斯、太極、游泳、戶外健行、穩速慢跑。

給「開放性」的你:讓世界成為你的健身房

你的靈魂渴望新奇。別讓一成不變消磨了你的熱情。

  • 設定「體驗」目標: 每個月挑戰一項全新的運動。這個月學衝浪,下個月學攀岩,再下個月去上騷莎舞課。
  • 走向戶外: 大自然是你最好的夥伴。登山、越野跑、獨木舟、滑雪……每一次戶外探險都是一次獨一無二的健身體驗。
  • 混合式訓練: 不要局限於單一運動。將不同類型的活動結合起來,例如一週內安排一次重訓、一次舞蹈課和一次戶外健行。
  • 推薦運動: 攀岩、抱石、登山、滑雪、衝浪、各種舞蹈、武術、任何你從未嘗試過的新興運動。

給「親和性」的你:在合作與連結中找到力量

你的動力源自於人。讓運動成為加深情感連結的橋樑。

  • 夥伴訓練(Partner Workout): 尋找需要兩人合作完成的訓練動作,例如協力仰臥起坐、雙人平板支撐等。
  • 承諾的力量: 與朋友或家人約定固定的運動時間。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你會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 為公益而動: 報名參加慈善路跑或相關活動。當你的汗水能為他人帶來幫助時,你會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感。
  • 推薦運動: 雙人瑜伽、網球雙打、羽毛球、團隊球類運動、與夥伴一起健身或跑步。

結論:傾聽身體與心靈的聲音,找到持續的動力

這項研究最重要的啟示,並非要我們為自己貼上僵化的標籤,然後墨守成規。恰恰相反,它鼓勵我們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健身之路之所以漫長而艱辛,往往是因為我們在盲目地複製他人的成功模式,卻忽略了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將運動與性格結合,並不是尋找成功的捷徑,而是找到一條阻力最小、回饋最強的道路。

當一位外向者強迫自己進行孤獨的冥想式瑜伽,或是一位神經質者在充滿吶喊的CrossFit場館中感到不知所措時,他們消耗的不僅是體力,更是寶貴的心理能量。反之,當運動成為一種符合天性的自我表達時,它就不再是待辦清單上的苦差事,而是一種充滿樂趣的自我關照。這不僅能大幅提高運動的持續性,更能讓健身的益處從生理層面延伸至心理層面,達到真正的身心平衡。

無論是高強度訓練後的身體修復,還是透過運動來調節日常壓力,適當的營養支持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科學化的訓練需要搭配科學化的營養補充,才能讓你的努力發揮最大效益。若您希望尋找高品質的營養補充品來支持您的個人化健身之旅,不妨在iHerb上搜索以下關鍵字:

  • 鎂 (Magnesium)

    • 功效說明: 鎂是身體超過300種生化反應所必需的礦物質,尤其在神經傳導與肌肉鬆弛中扮演關鍵角色。它有助於穩定神經系統、緩解焦慮與壓力,並改善睡眠品質,對於運動後的肌肉恢復與放鬆也至關重要。
    • 適用對象: 壓力大、睡眠品質不佳、容易焦慮(特別是神經質特質較高者),以及所有希望促進運動後恢復的人。
  • 南非醉茄 (Ashwagandha)

    • 功效說明: 南非醉茄是一種著名的阿育吠陀草本植物,被歸類為「適應原」(Adaptogen)。適應原能幫助身體應對各種生理與心理壓力,透過調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來增強身體的抗壓能力。
    • 適用對象: 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感到精神疲勞、希望提升專注力與情緒穩定性的族群,特別適合需要減壓運動的神經質特質者。
  • 支鏈胺基酸 (BCAA)

    • 功效說明: 支鏈胺基酸(包含亮胺酸、異亮胺酸和纈胺酸)是肌肉蛋白質的關鍵組成部分。在運動中補充BCAA,有助於延緩肌肉疲勞感、減少運動過程中的肌肉分解,並促進運動後的肌肉修復與生長。
    • 適用對象: 經常進行高強度訓練、肌力訓練(特別是外向性與盡責性特質者),以及希望加速恢復、提升運動表現的健身愛好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全站折扣優惠。


資料來源: Freeman, M. (2025, July 9). Hate Working Out? Science Says Matching Your Workout to Your Personality Could Help. Men's Journal.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