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的潛在元兇,可能就藏在你的口腔裡

阿茲海默症的潛在元兇,可能就藏在你的口腔裡

近年來,科學界逐漸出現一個令人不安的假設——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或許並非單純是年齡老化導致的腦部退化,而可能是一場來自感染的長期戰爭。而隱藏在牙齦深處的細菌,正被提出為重要嫌疑。

2019年,由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微生物學家 Jan Potempa 領導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個與慢性牙周病相關的病原菌──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簡稱P. gingivalis)──出現在已故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內。這一發現,不僅再次連結了牙周病與失智症的潛在關聯,更引發了科學界對「感染性阿茲海默症」假說的高度關注。


病毒?細菌?阿茲海默症的新嫌犯

過去的研究已多次提示,感染性病原可能在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中扮演角色,但一直缺乏足夠的直接證據。Potempa 團隊的這項研究,首次在人的腦組織中驗出了 P. gingivalis 及其著名的毒性酵素——gingipains

這些毒性酵素被發現在與阿茲海默症兩個重要病理標誌有關:

  • Tau蛋白(tau protein):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會異常磷酸化,形成纏結,干擾神經訊號傳導。
  • 泛素(ubiquitin):一種蛋白質修飾標記,與細胞蛋白質的降解機制有關。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也在從未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但在病理檢查中具有初期失智病變跡象的人腦中,檢測到低水平的 gingipains。這意味著腦部感染可能在症狀出現前的中年時期就已悄然發生,並不是失智後口腔衛生惡化造成的結果。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用 P. gingivalis 感染小鼠口腔,結果發現細菌不僅能進入腦內,還促進了類澱粉蛋白β(amyloid-beta,Aβ)的生成——這是一種會在神經細胞之間積聚形成斑塊的蛋白,被公認為阿茲海默症的核心病理之一。

資料來源:Potempa J. et al., Science Advances (2019)


從牙齦到大腦:病原體如何入侵

從專業的神經疾病研究角度來看,這項發現的重要性在於,它提供了「感染驅動型阿茲海默症」的完整可能路徑:

  1. 口腔感染:慢性牙周炎形成長期的牙齦組織損傷,P. gingivalis 定居口腔。
  2. 進入血流:刷牙、咀嚼甚至牙科治療過程,均可能讓細菌或其毒素進入血液。
  3. 突破血腦屏障:長期低度炎症或病原體毒素引起的屏障通透性增加,使細菌能進入中樞神經系統。
  4. 引發病理變化:P. gingivalis 及其 gingipains 促進 Tau 蛋白和 Aβ 異常堆積,觸發神經炎症反應。
  5. 神經細胞受損與凋亡:最終導致記憶、認知功能逐步下降。

這與傳統認為的「阿茲海默症是純粹由老化與基因因素主導」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也為早期預防打開了新大門。

Flow Diagram (ASCII 示意圖)


[牙齦卟啉單胞菌感染][牙齦慢性發炎][細菌進入血流][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腦部被殖民 + 釋放gingipains][異常Tau蛋白 / Aβ生成][神經炎症與細胞損耗][阿茲海默症發病]

臨床與科學的多重辯論

儘管這項研究的發現令人振奮,但在科學界仍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釐清:

  • 因果關係的不確定性
    目前的證據顯示 P. gingivalis 與阿茲海默症病理有高度相關性,但仍不足以證明「它就是發病的直接主要原因」,或它只是加速了疾病的進程。

  • 患者差異性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家族遺傳(如APOE ε4 基因)、環境因素、代謝異常等,都可能與感染因素交織作用。

  • 治療策略的可行性
    Cortexyme 公司開發的實驗藥物 COR388(後更名為 atuzaginstat),在動物實驗中能減少 P. gingivalis 腦內負荷與 Aβ 生成。然而,後續的人體臨床試驗需證明安全性與療效才能真正上市。

對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者而言,這項結果提供了一個可以行動的新方向:針對病原菌的藥物開發或口腔衛生的積極干預,可能在疾病的早期便發揮作用。


從研究到行動:你能做什麼?

雖然我們距離「以殺菌藥物治癒阿茲海默症」還有很長的距離,但這項研究已經清楚提醒我們——口腔健康與大腦健康可能緊密相連。以下是根據目前科學證據可採取的行動:

  1. 維持良好口腔衛生

    • 每日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或齒間刷清除牙縫與牙周袋細菌。
    • 每6個月進行牙科檢查與洗牙,及早處理牙齦發炎與齲齒問題。
  2. 警惕牙周病症狀

    • 牙齦紅腫、刷牙流血、口臭、牙齒鬆動都是牙周炎的警訊。
    • 一旦出現症狀,及早就醫防止慢性感染。
  3. 控制慢性全身性發炎

    • 高血糖、抽菸和慢性代謝疾病均會加重發炎反應,間接增加細菌入腦風險。
  4. 營養與生活型態支持

    • 充足攝取抗氧化與抗發炎營養素(如Omega-3脂肪酸、多酚類化合物)。
    • 規律運動,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與神經可塑性。

總結與延伸:營養介入的潛在輔助角色

這項來自 Science Advances 的研究雖未直接證明「牙周病一定會造成阿茲海默症」,但它清楚地表明,慢性口腔感染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就已經介入神經病理的形成。如果未來的臨床試驗證實 P. gingivalis 的確是誘發者,那麼口腔保健將成為預防策略中的重要一環。

在日常保健中,除了維持口腔清潔,也可考慮攝取有助於降低系統性發炎與支持腦部健康的營養素(可於 iHerb 搜尋):

(磷脂酰絲胺酸 Phosphatidylserine)
功效說明:這是一種存在於細胞膜的磷脂,對神經細胞訊息傳遞與記憶功能非常重要。研究顯示補充磷脂酰絲胺酸可改善輕度認知退化,並可能對神經退行性疾病有保護作用。
適用對象:工作壓力大、記憶力下降、關注腦部健康的成年人。

(白藜蘆醇 Resveratrol)
功效說明:一種存在於紅葡萄皮及莓果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抗氧化及抗發炎特性,可能有助減少神經炎症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病理蛋白沉積。
適用對象:需要抗氧化保護、具有家族失智病史或想預防腦部老化的人。

(輔酶Q10 Coenzyme Q10)
功效說明:細胞能量代謝的重要輔因子,有助維持線粒體功能,減少氧化壓力,對心血管與腦部健康均有潛在益處。
適用對象:中高齡族群、心血管壓力大、追求提升細胞能量與抗自由基能力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 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資料來源

  • Potempa, J., Dominy, S. S., et al. Science Advances, 23 January 2019.
  • Alzheimer’s Research UK 官方聲明(2019)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