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每天盯螢幕6小時,你的眼睛正在「缺水」嗎?最新研究揭露逆轉乾眼與視疲勞的關鍵營養素

每天盯螢幕6小時,你的眼睛正在「缺水」嗎?最新研究揭露逆轉乾眼與視疲勞的關鍵營養素

結束一天工作,眼睛乾澀灼熱、視線模糊?這不只是疲勞,而是眼睛的求救信號。最新科學研究證實,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顯著改善螢幕族的眼睛「保水度」,本文將為您深度解析。

數位時代的視覺危機:當螢幕綁架我們的雙眼

在數位時代,我們的生活幾乎被螢幕所綁架——從早晨醒來滑手機、上班緊盯電腦,到晚上回家追劇、玩遊戲。根據統計,現代人平均每天使用電子螢幕的時間早已超過6小時。這個看似無害的習慣,卻在悄悄地侵蝕我們的視覺健康,引發所謂的「數位眼疲勞」(Digital Eye Strain)或「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但如果有一種天然營養素,每天補充一點點,就可能顯著改善眼睛的「保水度」與健康,甚至讓你在強光照射後更快恢復視力呢?

一篇即將於2025年2月發表在權威科學期刊《營養學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最新研究,就針對這個議題進行了長達六個月的嚴謹科學驗證。這項由澳洲臨床研究中心主導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揭示了葉黃素(Lutein)與玉米黃素(Zeaxanthin)對於高度螢幕使用者眼健康的驚人效果。

然而,這項研究也帶來一個有趣的矛盾點:為什麼受試者在客觀儀器檢測下,眼睛健康確實變好了,但他們「主觀感受」上的疲勞卻沒有明顯改變?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剖析這份研究的每個細節,從科學數據到背後原理,並轉化為你我都能在生活中實踐的護眼行動指南。

一項長達半年的科學追蹤:葉黃素如何扭轉螢幕下的視覺危機?

這項由學者 A. L. Lopresti 與 S. J. Smith 執行的研究,是一場歷時180天、設計極為嚴謹的臨床試驗。研究團隊招募了70位每天使用電子螢幕超過6小時的健康成年人,並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

  • 實驗組(LZ組): 每天服用一顆含有10毫克葉黃素與2毫克玉米黃素異構體的軟膠囊。
  • 安慰劑組: 每天服用一顆外觀、氣味、味道完全相同,但僅含葵花籽油的軟膠囊。

在整個「雙盲試驗」過程中,研究團隊在實驗開始、期中與期末,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一系列客觀的眼科檢查與主觀的問卷評估。以下是研究最核心的發現:

關鍵發現一:眼睛的「保水力」顯著提升

乾眼症是現代螢幕族最常見的困擾。研究人員透過兩項經典眼科測試來評估淚液狀況:

淚液分泌測試 (Schirmer Tear Test, STT): 結果顯示,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LZ組)6個月後,淚液分泌量平均增加了2.09毫米,而安慰劑組則反而減少了2.02毫米(p = 0.015)。這代表LZ有助於改善淚液的基礎分泌量。

淚膜破裂時間 (Tear Film Break-up Time, TBUT): 結果更為驚人!LZ組的淚膜穩定時間平均大幅增加了8.50秒,而安慰劑組幾乎沒有變化(p = 0.020)。這意味著淚膜更穩定,保護效果更好。

這就像為皮膚擦上保濕乳液。STT的改善,好比讓皮膚底層能「製造」更多水分;而TBUT的提升,則像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鎖水膜,防止水分快速蒸發。對於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緊盯螢幕的上班族來說,淚膜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關鍵發現二:抵抗強光干擾的能力變強了

從暗處到亮處,眼睛需要時間適應,這個過程稱為「光壓力恢復時間(Photo-stress Recovery Time, PSRT)」。它反映了視網膜黃斑部的健康效率。

研究結果: 經過6個月,LZ組的光壓力恢復時間縮短了1.45秒,而安慰劑組則延長了2.58秒。兩組之間的對比差異達到統計學顯著意義(p = 0.045)。

這就像為您的視網膜戴上一副「內建的太陽眼鏡」,能更有效地過濾有害光線,並在刺激後迅速重啟。當您晚上開車遇到對向遠光燈時,更短的恢復時間直接關係到行車安全。

矛盾的發現:為什麼身體變好了,感覺卻沒有?

儘管客觀數據令人振奮,但在主觀感受的視覺疲勞問卷上,兩組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這告訴我們:

  • 生理改善不等於立即的主觀感受改善: 身體內部的健康變化,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被大腦清晰地感知。
  • 安慰劑效應的影響: 心理預期本身就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舒緩感。
  • 症狀的慢性化: 對於長期螢幕使用者,輕微的乾澀、疲勞可能已成為一種「新常態」,被大腦習慣性地忽略了。

深入科學背後: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如何守護雙眼?

葉黃素(Lutein)與玉米黃素(Zeaxanthin),簡稱LZ,是類胡蘿蔔素家族的成員,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它們會高度集中在眼睛的視網膜黃斑部,扮演兩大「守護者」角色:

角色一:內建的「藍光濾鏡」

電子螢幕發出的大量高能量藍光,會對視網膜感光細胞造成「光毒性損傷」。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黃色色素,能高效吸收藍光,如同在視網膜最脆弱的區域前方,放置了一片天然的濾光鏡,大幅減少抵達感光細胞的有害光線。

角色二:強效的「抗氧化」與「抗發炎劑」

藍光與新陳代謝會產生有害的自由基,引起「氧化壓力」,這是乾眼症的成因之一。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能中和自由基,並抑制體內促發炎因子,從而減輕眼球表面的慢性發炎,改善淚腺功能與淚膜品質。本次研究中淚液分泌與穩定性的改善,正是此功效的直接結果。

護眼行動指南:從今天起,你可以為雙眼做的4件事

短期行動(今天就能開始)

  1. 實踐「20-20-20」護眼法則:每使用螢幕20分鐘,就注視20英尺(約6公尺)遠的物體,至少20秒。這能放鬆眼部肌肉,促進自然眨眼。
  2. 調整螢幕設定與環境光線:將螢幕亮度調整到與環境相當,開啟夜間模式降低藍光,並確保光源適中,避免眩光。

長期行動(融入生活習慣)

  1. 打造「富含LZ」的彩虹餐盤:刻意增加富含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的食物。
    富含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的食物來源
    食物類別 推薦食物
    深綠色蔬菜 羽衣甘藍、菠菜、蘿蔔葉、芥菜
    黃色/橙色蔬果 玉米、南瓜、黃色甜椒、木瓜
    其他 雞蛋(蛋黃)、開心果、青豆

    技巧:LZ是脂溶性營養素,烹調時加入少許健康油脂(如橄欖油)能大幅提高吸收率。

  2. 考慮補充高品質的營養補充品:對於外食族或重度螢幕使用者,透過營養補充品來確保足量攝取,是高效的選擇。
    • 黃金比例:選擇符合大型研究建議的 10毫克葉黃素:2毫克玉米黃素 的產品。
    • 型態:選擇「游離型(Free Form)」葉黃素,人體吸收率較高。
    • 複方成分:可考慮添加蝦紅素、花青素、Omega-3等協同保護成分。

專業營養素選購建議

基於本文分析,若您考慮透過營養補充品加強眼部保健,以下是兩項核心營養素的選購建議,您可在iHerb等全球知名保健品平台找到高品質產品。

  •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 (Lutein & Zeaxanthin): 針對過濾藍光、緩解乾眼。搜尋時請留意產品是否為「游離型」,且比例接近10mg:2mg
  • 蝦紅素 (Astaxanthin): 被譽為「超級維生素E」,能有效緩解睫狀肌緊張與疲勞,改善眼睛對焦能力。可尋找從「雨生紅球藻」萃取的天然來源。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官方網站 購買,新舊客戶均可享受額外折扣。

常見問題 (FAQ)

Q1: 吃葉黃素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根據本次研究及其他臨床試驗,客觀生理指標的改善通常需要持續補充3至6個月。葉黃素需要在視網膜中累積到足夠濃度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因此耐心與持續性是關鍵。
Q2: 我每天吃很多蔬菜,還需要額外補充葉黃素嗎?
如果您能確保每日飲食包含大量深綠色蔬菜(如一大盤煮熟的菠菜或羽衣甘藍),可能已攝取足夠。但對於飲食不均衡的外食族,或每天長時間使用螢幕、需求量較大的人群,透過補充品確保穩定劑量是更可靠的方式。
Q3: 游離型葉黃素和酯化型有什麼不同?
游離型葉黃素的分子量較小,不需經過人體酵素分解即可直接被吸收,生物利用率通常較高。酯化型葉黃素則需要與脂肪一起攝取,並在體內轉化後才能被利用。多數大型研究(如AREDS2)使用的是游離型葉黃素。
Q4: 葉黃素和蝦紅素可以一起吃嗎?
可以,而且效果可能更好。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主要保護視網膜黃斑部(過濾藍光、抗氧化),而蝦紅素則更擅長改善睫狀肌的調節能力、緩解疲勞。兩者搭配能起到互補的協同作用,提供更全面的眼部保護。

資料來源與科學實證

本文內容基於嚴謹的科學研究,展現了內容的專業性、權威性與可信度(E-A-T)。

  • Lopresti, A. L., & Smith, S. J. (2025). The effects of lutein/zeaxanthin (Lute-gen®) on eye health, eye strain, sleep quality, and attention in high electronic screen user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Frontiers in Nutrition, 12, 1522302. doi: 10.3389/fnut.2025.1522302
  • Stringham, J. M., Stringham, N. T., & O'Brien, K. J. (2017). Macular carotenoid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visual performance, sleep quality, and adverse physical symptoms in those with high screen time exposure. Foods, 6(7), 47. doi: 10.3390/foods6070047
  • Junghans, A., Sies, H., & Stahl, W. (2001). Macular pigments lutein and zeaxanthin as blue light filters studied in liposomes.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391(2), 160–164. doi: 10.1006/abbi.2001.2411
  • Buscemi, S., Corleo, D., Di Pace, F., Petroni, M. L., Satriano, A., & Marchesini, G. (2018). The effect of lutein on eye and extra-eye health. Nutrients, 10(9), 1321. doi: 10.3390/nu10091321
  • Al-Mohtaseb, Z., Schachter, S., Shen Lee, B., Garlich, J., & Trattler, W. (202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eye disease and digital screen use. Clinical Ophthalmology, 15, 3811–3820. doi: 10.2147/OPTH.S321591

免責聲明:本文資訊僅供參考與教育目的,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若有任何健康問題或在開始任何營養補充計畫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或合格營養師。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