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超加工食品有效促進體重下降:八週研究揭示新策略
Share
減少超加工食品有效促進體重下降:八週研究揭示新策略
近期一項發表於《肥胖科學與實踐》期刊的研究顯示,透過有系統的教育與支援,人們能夠在短短八週內顯著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量,並達到明顯的減重效果。這項發現為當今飲食環境中尋求健康體重的人們提供了實用指引。
研究揭示戒除超加工食品的有效策略
在美國,超加工食品佔據食品供應的70%,使得完全避免這類食品幾乎不可能。然而,這些食品已被證實與多種健康問題息息相關,從二型糖尿病、肥胖症到加速生物老化。
最新研究招募了14名平日至少食用兩份超加工食品的肥胖或超重成年人參與八週計劃。該計劃包含每週的群組教育課程和個人化的膳食規劃指導,特別著重於如何識別超加工食品、瞭解其危害以及應對食慾的策略。研究者還提供每位參與者100美元的超市禮品卡作為經濟支持。
研究結果令人振奮:
- 參與者的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減少了近一半
- 從這類食品攝取的熱量降低了49%
- 每日平均減少612卡路里的攝入
- 鈉的攝取量減少37%
- 糖的攝取量減少50%
- 平均體重減輕了7.7磅(約3.5公斤)
專家解讀:成功關鍵在於全方位支援
喬治華盛頓大學米爾肯公共衛生學院的楊教授指出,此計劃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它提供了「結構化支援,幫助人們在超加工食品主導的食品環境中做出更好選擇」。
羅格斯大學新澤西醫學院的金丹碧醫師補充說明,超加工食品通常熱量高且美味,使人難以抗拒,「它們鼓勵過度飲食和體重增加」。因此,減少這類食品的攝入自然會帶來體重下降。
專家們一致認為,教育、個人化膳食規劃、經濟支援及應對食慾的建議這四大元素的結合是該計劃的成功要素。楊教授總結道:「當個人擁有知識、實用工具和支援時,他們更可能做出可持續的飲食改變。事實證明,當超加工食品不再爭奪注意力時,營養豐富的食品就能成為主角。」
如何辨識超加工食品?
食品按照NOVA量表分為四個不同級別:
- 未加工和微加工食品:處於自然狀態或幾乎未經改變,如新鮮農產品和牛奶。
- 加工烹飪原料:通過最少的加工製成的產品,包括壓榨、研磨、精煉或碾磨,如橄欖油和杏仁粉。
- 加工食品:從自然狀態發生改變,通常添加糖、油、鹽或其他成分,如冷凍蔬菜和罐頭魚。
- 超加工食品:除了加工外,還添加人工色素、香料、添加劑和防腐劑以增加質地並延長保質期,通常是包裝食品,如薯片、甜麥片和能量飲料。
識別超加工食品可能一開始較為困難,但通常這些食品都是包裝好的(而非如新鮮農產品般置於空氣中)。常見的超加工食品包括香腸、熟食肉、鹹味零食、包裝餅乾和汽水等。
超加工食品的健康風險與控制建議
研究顯示,高度攝取超加工食品與多種嚴重健康風險相關,包括:
- 心臟病和中風
- 二型糖尿病
- 肥胖症
- 結直腸癌
- 痴呆症
- 早逝風險增加
雖然目前沒有科學確立的超加工食品安全攝取限制,但楊教授強調:「研究一致表明,限制超加工食品攝取對整體健康有益。」也就是說,攝取越少越好。
專家建議以全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堅果為主,而非超加工食品。醫學專家還建議以蛋白質來源和蔬菜優先填滿餐盤。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超加工食品都對健康有害。例如,無糖杏仁奶雖然是超加工食品,但對乳製品敏感的人來說可能是牛奶的良好替代品。
楊教授最後建議人們應該多了解超加工食品,並限制攝取量:「合理的目標應該是轉向以全食物或微加工食品為基礎的飲食,將超加工食品作為偶爾的享受,而非飲食主食。就像螢幕時間或甜點一樣,適度是關鍵。」
對於希望改善飲食習慣的人們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鼓舞人心的發現——透過正確的教育和支援,戒除超加工食品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而其帶來的健康益處則可能是立竿見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