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用頭頂球會讓腦袋變笨?大型研究揭開足球員不為人知的腦損傷風險

用頭頂球會讓腦袋變笨?大型研究揭開足球員不為人知的腦損傷風險

你的頭,比你想像的更脆弱。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中,球員奮力頂球的熱血畫面背後,隱藏著可能影響記憶力的慢性腦損傷風險,即使是業餘愛好者也無法倖免。

大腦損傷新認知:從激烈碰撞到「積沙成塔」的慢性傷害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美式足球或拳擊等激烈運動才會導致腦震盪後遺症,且多發生在職業選手身上。然而,一篇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的最新研究徹底顛覆了此觀念。

由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家Michael Lipton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即使是沒有腦震盪症狀的業餘足球員,長期的頭頂球行為也可能對大腦造成微小損傷,進而影響其記憶和學習能力。

研究核心觀點:大腦的損傷不必然是單次劇烈撞擊的結果,它更像是一種「積沙成塔」的慢性傷害。每一次看似無害的頂球,都可能在大腦中留下一道難以察覺的微小印記。

這個發現不僅挑戰了我們對運動傷害的傳統理解,也向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足球,提出了嚴肅的健康警示。

數據解密:業餘選手的頂球次數與大腦的隱形損傷

為了揭示頭頂球與腦部健康的關聯,Lipton教授及其團隊招募了352名至少有五年球齡的活躍業餘成人足球員。研究的核心發現如下:

  • 大腦微觀變化:每年頂球超過1,000次的球員,其大腦外層皺褶處(特別是眼睛後方區域)出現了顯微結構的變化,研究人員稱之為「模糊的邊界」。
  • 認知功能下降:頂球次數較多的球員,在記憶力與學習能力測試中的表現顯著較差,這直接證明了「微觀結構改變」與「實際認知功能下降」之間的關聯。
  • 關鍵成像技術:研究團隊利用創新的擴散磁振造影(dMRI)技術,成功檢測到過去被忽視的皮質灰質-白質介面(GWI)區域的變化。這個區域是神經元與神經纖維交匯的複雜地帶,其結構受損是造成認知功能下降的關鍵。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累積性傷害與「對衝力」(contrecoup force)有關:當球撞擊前額時,大腦會在顱骨內向後反彈,導致後腦勺組織受損。這解釋了為何觀察到的損傷位置與足球撞擊軌跡相符。

專業解析:是什麼讓大腦「受傷」?從神經科學到生活情境

1. 關鍵角色:皮質灰質-白質介面(GWI)

GWI如同大腦的「接線端子」,負責將「處理器」(灰質)的運算結果順暢地傳遞給「傳輸線」(白質)。反覆輕微撞擊會導致這個介面結構受損,影響訊息傳輸效率,就像電腦傳輸線接頭鬆動導致操作卡頓一樣。

2. 累積效應的科學原理:微觀炎症與軸突損傷

為何輕微撞擊會累積成嚴重後果?

  • 微觀炎症(Microinflammation):每次撞擊都會引發輕微的炎症反應。當這種反應不斷被觸發,就會轉變成慢性、低度的炎症狀態,持續損害周圍組織。
  • 軸突損傷(Axonal Injury):頂球的衝擊力會讓神經纖維(軸突)受到拉伸和扭轉。多次累積下來,會導致神經訊號的傳導效率下降。

3. 專業觀點 vs. 大眾認知

過去大眾認為腦損傷等於嚴重腦震盪,且僅限於職業運動員。然而,最新專業觀點指出,腦損傷也包含由反覆輕微撞擊累積而成的無症狀微觀損傷,業餘愛好者同樣面臨風險。

生活應用與行動建議:如何保護你的大腦?

了解「累積效應」後,我們可以採取具體行動來保護大腦健康。以下建議從短期到長期,幫助你降低風險、強化大腦韌性。

短期行動建議:即刻執行,減少風險

  1. 學習正確技巧:頂球時應使用前額最堅硬的部位,並利用頸部肌肉緩衝,以分散衝擊力。
  2. 減少頂球頻率:特別是對青少年球員,教練與家長應限制訓練中的頂球次數。
  3. 運動多樣化:嘗試游泳、跑步、瑜珈等運動,避免單一運動帶來的累積性傷害。

長期生活習慣調整:從內而外強化大腦

  • 優化飲食習慣: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如藍莓、菠菜)、Omega-3脂肪酸(如鮭魚、核桃)和維生素B群(如全穀物、肉類)的食物,以對抗炎症、修復神經。
  • 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是大腦清除代謝廢物、修復損傷的關鍵時間。
  • 有效管理壓力:透過冥想、正念等方式降低壓力,保護與記憶相關的海馬迴。
  • 持續進行大腦訓練:學習新技能,如新語言或樂器,能促進神經網絡連接,提高大腦可塑性。

精選營養素:強化大腦韌性,為健康加分

基於研究啟示,我們可以透過營養補充來保護大腦。以下精選幾項與大腦健康高度相關的營養素,幫助你從內而外強化大腦韌性。

  • Omega-3脂肪酸 (DHA與EPA):DHA是維持神經細胞結構與訊息傳導的關鍵,EPA則有助於調節全身的炎症反應。適合所有希望改善記憶力或從事高風險運動的人。
  • 輔酶Q10 (CoQ10):作為強效抗氧化劑,CoQ10為大腦提供能量,保護神經細胞免受氧化壓力損害。適合希望提升腦力、對抗老化的人。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官方網站 搜尋相關產品,為您的大腦健康投資。

常見問題(FAQ)

Q1:只有職業足球員需要擔心頭頂球的風險嗎?
A1:不是。這項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業餘足球員,結果顯示即使非職業選手,只要頂球次數頻繁(如每年超過1000次),也可能出現大腦微觀損傷和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
Q2:是不是完全不能用頭頂球了?
A2:並非如此。關鍵在於「頻率」和「技巧」。建議減少非必要的頂球訓練,並學習使用前額堅硬部位及頸部肌肉緩衝的正確技巧,以降低衝擊力。
Q3:除了足球,還有哪些活動有類似的累積性腦損傷風險?
A3:任何涉及反覆輕微頭部撞擊的活動都可能存在風險,例如某些武術訓練、兒童在遊戲中的碰撞等。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應更廣泛地關注所有形式的頭部撞擊。
Q4:兒童和青少年頂球的風險更高嗎?
A4:是的。兒童與青少年的大腦仍在發育,神經髓鞘化尚未完全,且頸部肌肉力量較弱,對頭部撞擊的抵抗力更差,因此風險更高。許多國家的足球協會已建議限制或禁止幼童進行頂球訓練。

結論與展望:守護大腦,從日常生活做起

最新研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大腦並非堅不可摧,即使是微小的、看似無害的重複性撞擊,也可能隨時間累積,對認知功能造成深遠影響。這並非要我們因噎廢食,而是要以更科學、謹慎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大腦。在追求運動熱情的同時,請記得,最寶貴的資產永遠是你的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與參考文獻

  • Carly Cassella. (2025, September 19). Soccer Headers Damage Brains Even Without Concussions, Large Study Finds. ScienceAlert.
  • Lipton, M. L., et al. (2025).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Subconcussive Head Impacts on Brain Microstructur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Amateur Soccer Players. JAMA Network Open.
  • Lipton, M. L., et al. (2018). Changes i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Amateur Soccer Players Compared to Swimmers. Radiology.

免責聲明:本文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若有健康問題,請諮詢專業醫師或醫療保健提供者。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