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盤上的隱形殺手:最新研究揭示「促炎飲食」如何加速肌少性肥胖的到來
Share
餐盤上的隱形殺手:最新研究揭示「促炎飲食」如何加速肌少性肥胖的到來
您是否感覺到,隨著年齡增長,體力似乎不如從前,但腰圍卻悄悄地變寬?這種「肌肉流失、脂肪堆積」的雙重打擊,在醫學上被稱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它不僅是外觀上的改變,更是一種嚴峻的健康警訊,與生活品質下降、衰弱、跌倒甚至死亡風險增加息息相關。過去,我們常將其歸咎於老化與缺乏運動,但您是否想過,每天三餐的選擇,可能正扮演著點燃這場健康危機的火種?
一篇發表於權威期刊《營養學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最新研究,首次為我們揭示了一條清晰的線索:我們飲食的「發炎潛力」與肌少性肥逼的風險之間存在著驚人的直接關聯。這項跨越美國與中國兩大族群的研究,不僅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數據證據,更深入探討了其背後的生物學機制。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解讀這份重磅研究,剖析食物如何透過「慢性低度發炎」這條路徑,悄悄地侵蝕您的肌肉、堆積您的脂肪,並最終提供一套基於科學實證的實用策略,幫助您從餐盤上奪回健康主導權。
跨國數據的警示:從美國到中國,高「飲食發炎指數」與肌少性肥胖的驚人關聯
要理解這項研究的震撼之處,我們首先需要認識一個關鍵工具——飲食發炎指數(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這是一個科學設計的評分系統,用於評估個人日常飲食的整體發炎潛力。簡單來說,攝取越多如精緻糖、飽和脂肪等促炎食物,DII分數就越高;反之,攝取越多富含Omega-3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與抗氧化物的食物,DII分數就越低,代表飲食具有「抗發炎」的特性。
由羅曦博士(Xi Luo)及其團隊主導的這項研究,巧妙地結合了兩個截然不同但數據龐大的觀察性研究群體:
- 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納入了2015至2018年間共4,470名美國成年人的數據,這是一個具全國代表性的大型資料庫。
- 中國浙江同德醫院世代研究:納入了2024至2025年間在該院體重管理計畫中的276名中國成年人。
研究人員首先計算了每位參與者的DII分數,並透過精密的身體組成分析(美國使用DXA,中國使用BIA)來診斷他們是否患有肌少性肥胖(SO)。肌少性肥胖的定義是肌肉量不足與肥胖(無論是體重超標或腹部肥胖)同時存在。
在排除了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收入、吸菸、飲酒、身體活動量及多種慢性病史等潛在干擾因素後,研究結果揭示了令人警醒的一致性趨勢:
-
在美國NHANES群體中:
- DII分數每增加1分,罹患肌少性肥胖的**勝算比(Odds Ratio, OR)**就增加19%(OR = 1.19)。勝算比是一個統計指標,大於1表示風險增加。
- 若將DII分數由低到高分為三組,DII分數最高(最促炎飲食)的組別,其罹患肌少性肥胖的風險是最低組別的1.93倍。這意味著,長期採取促炎飲食模式的人,面臨近乎翻倍的風險。
-
在中國同德醫院群體中:
- 這種關聯性甚至更為顯著。DII分數每增加1分,罹患肌少性肥胖的勝算比高達59%(OR = 1.59)。
- DII分數最高的組別,其罹患肌少性肥胖的風險竟是最低組別的6.10倍!這個數字極為驚人,凸顯了在亞洲族群中,飲食發炎潛力可能扮演著更具破壞性的角色。
這份研究的結論清晰而有力: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族群,一個人的飲食越傾向於「促發炎」,其罹患肌少性肥胖的風險就越高。這不再是模糊的猜測,而是由大規模數據支持的科學事實。
解構「發炎風暴」:肌少性肥胖背後的生物學惡性循環
數據告訴我們「什麼」發生了,但作為一名專業的觀察者,我們更關心「為什麼」會這樣。這項研究最精闢之處,在於它不僅指出了現象,更進一步探索了其背後的生物學途徑,也就是「慢性低度發炎」(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這個核心機制。
想像一下,我們的身體內部正在燃燒一場看不見的、微弱卻持續不斷的「火災」。這就是慢性低度發炎。而肌少性肥胖,正是這場火災下的必然產物,形成了一個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
脂肪組織是發炎的源頭:過去我們以為脂肪只是儲存能量的倉庫,但現代醫學發現,過多的脂肪組織(特別是腹部脂肪)是一個活躍的內分泌器官。它會大量分泌促炎性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介白素-6(IL-6)。這些分子就像是火災中的助燃劑,將發炎信號散播到全身。
-
發炎信號攻擊肌肉:這些在血液中循環的促炎細胞激素,會直接作用於骨骼肌。它們會抑制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合成代謝受阻),同時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分解(分解代謝加速)。更糟的是,發炎環境會阻礙**肌肉幹細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的活化與修復能力,導致肌肉在受損後難以再生。
-
肌肉內的「油水失衡」:在發炎信號的誘導下,肌肉組織內的祖細胞(progenitor cells)會「走錯路」,本該分化成新的肌肉纖維,卻轉而分化成脂肪細胞。這導致了肌肉內脂肪浸潤(Intramuscular Fat Infiltration),也就是俗稱的「油花肉」。這種肌肉不僅力量變差,其本身也會進一步釋放發炎物質,加劇局部的發炎反應。
-
惡性循環的加劇:肌肉減少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更容易儲存脂肪;而增加的脂肪又製造更多發炎因子,進一步摧毀肌肉。這就是肌少性肥胖的惡性循環,而高DII的飲食,正是這個循環的強力催化劑。
為了驗證這個理論,研究團隊還檢視了兩個新穎的、能綜合反映人體營養與發炎狀態的血液指標:
- CALLY指數(CRP-albumin-lymphocyte index):結合了C反應蛋白(發炎指標)、白蛋白(營養指標)和淋巴球(免疫指標)。CALLY指數越高,代表營養與免疫狀態越好,發炎程度越低。
- NPAR(Neutrophil-percentage-to-albumin ratio):結合了嗜中性球比例(發炎指標)與白蛋白(營養指標)。NPAR越高,代表發炎越嚴重,營養狀況越差。
研究發現,高DII飲食顯著降低了代表健康的CALLY指數,並升高了代表不健康的NPAR。更關鍵的「中介分析」顯示,CALLY指數的變化,解釋了高DII飲食與肌少性肥胖關聯性的39.49%;而NPAR的變化也解釋了7.35%。這項發現極為重要,它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飲食影響健康的黑盒子,證實了高促炎飲食是透過破壞人體的營養與免疫平衡、點燃體內發炎風暴,最終導致了肌少性肥胖的發生。
逆轉餐盤上的危機:打造「抗發炎體質」的實戰飲食指南
這項研究最重要的啟示在於,肌少性肥胖並非不可逆轉的宿命,其風險因子之一——飲食,是我們完全可以掌控的。既然高DII飲食是問題所在,那麼採取低DII的「抗發炎飲食」就是解決方案。這並非要求您遵循嚴苛或複雜的飲食法,而是調整日常的飲食結構與選擇。
以下是一份基於科學原理,旨在降低飲食發炎指數(DII)的實戰指南:
一、 大力擁抱「抗發炎」的全食物
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劑、多酚、Omega-3脂肪酸、維生素與礦物質,是撲滅體內火災的消防隊員。
- 繽紛的蔬菜水果:每天至少攝取五份(三蔬二果)。顏色越深、越鮮豔,通常抗氧化物含量越高。例如藍莓、草莓、菠菜、羽衣甘藍、花椰菜、番茄等。
-
優質的脂肪來源:
- Omega-3脂肪酸:多攝取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核桃、亞麻籽、奇亞籽。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特級初榨橄欖油、酪梨、杏仁是絕佳來源。
- 全穀類與豆類:用糙米、藜麥、燕麥、全麥麵包取代白米飯與白麵包。鷹嘴豆、黑豆、扁豆等豆類富含纖維與植物性蛋白。
- 香料與草本植物:薑黃(含薑黃素)、生薑、大蒜、肉桂、迷迭香等不僅增添風味,更是強效的天然抗發炎劑。
- 發酵食品:優格、克菲爾、德國酸菜等富含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健康,而腸道是調節全身免疫與發炎反應的關鍵樞紐。
二、 警惕並減少「促發炎」的食物
這些食物如同火上澆油,會持續激化體內的發炎反應。
- 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包含各種零食、速食、含糖飲料、加工肉品(香腸、培根、火腿)。它們通常高糖、高壞油、高鈉,且含有多種人工添加物。
- 精緻碳水化合物與糖:白麵包、白米飯、糕點、糖果、含糖飲料會導致血糖快速飆升,引發胰島素抵抗與發炎反應。
-
不健康的脂肪:
- 反式脂肪:常見於人造奶油、酥油、油炸食品,應完全避免。
- 過量的Omega-6脂肪酸:常見於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並非Omega-6本身不好,而是與Omega-3的比例失衡(現代飲食常高達20:1,理想應為4:1以下)會促進發炎。
- 過量紅肉:特別是高溫燒烤或油炸的紅肉,會產生促進發炎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
三、 結合其他生活方式,效果加倍
飲食是核心,但結合其他健康習慣,能更有效地建立抗發炎體質。
- 規律運動:特別是阻力訓練(重量訓練),能直接刺激肌肉生長,同時釋放具有抗發炎效果的「肌肉激素」(Myokines)。
-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嚴重干擾荷爾蒙與免疫系統,增加發炎水平。
- 壓力管理:長期壓力會導致皮質醇水平升高,這是一種會促進發炎與肌肉分解的荷爾蒙。冥想、瑜伽、深呼吸都是有效的管理方式。
從預防到干預:掌握關鍵營養素,主動管理健康
總結來說,這項橫跨東西方的研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日常飲食的發炎潛力,是導致肌少性肥胖的一個關鍵且可控的風險因子。這意味著我們手中的餐叉,既可以是健康的推手,也可以是疾病的幫兇。建立一個以全食物為基礎、色彩豐富、營養均衡的抗發炎飲食模式,是預防乃至逆轉這一健康危機的基石。
對於那些希望透過更精準的方式來支持身體、對抗發炎並維護肌肉健康的人群,除了調整整體飲食結構外,補充特定的營養素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策略。基於這項研究揭示的「發炎-營養」途徑,以下幾種營養素值得特別關注。您可以在iHerb網站上搜索這些關鍵字,尋找高品質的補充品。
-
Omega-3 脂肪酸 (Omega-3 Fatty Acids)
- 功效說明:Omega-3中的EPA與DHA是強效的抗發炎分子,它們能直接與體內的發炎路徑競爭,減少促炎細胞激素(如TNF-α, IL-6)的產生,這與研究中提到的發炎機制直接相關。此外,Omega-3也被證實有助於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對於預防肌肉流失至關重要。
- 適用對象:日常飲食中魚類攝取不足者、希望積極控制體內發炎水平者、以及關注肌肉健康與預防肌少症的中老年族群。
-
薑黃素 (Curcumin)
- 功效說明:薑黃素是香料薑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種廣為研究的天然抗發炎劑。它能抑制多種發炎路徑,特別是研究中提到的NF-κB通路,從而有效降低全身的發炎水平。它對於緩解因發炎引起的肌肉酸痛和促進恢復也有幫助。
- 適用對象:有關節不適者、希望增強身體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者、以及尋求天然方式輔助管理慢性發炎相關狀況的人群。
-
維生素D (Vitamin D)
- 功效說明:維生素D不僅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它在免疫調節與肌肉功能中也扮演著核心角色。維生素D受體廣泛存在於肌肉細胞中,充足的維生素D水平有助於維持肌肉力量、功能與再生。研究也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全身性發炎和肌少症風險增加有關。
- 適用對象:日曬不足的辦公室族群、中老年人、以及經檢測發現維生素D水平偏低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全站折扣優惠。
資料來源:Luo X, Jin W and Mao S (2025) The impact of elevated dietary inflammatory potential on sarcopenic obesity: evidence from two observational studies. Front. Nutr. 12:1621199. doi: 10.3389/fnut.2025.162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