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陷阱:最新研究揭示常見甜味劑與兒童性早熟的驚人關聯

甜蜜的陷阱:最新研究揭示常見甜味劑與兒童性早熟的驚人關聯

一杯標榜「無糖」的氣泡飲、一塊「零卡路里」的果凍,在現代父母眼中,或許是避免孩子攝取過多糖分的健康替代方案。然而,當我們為了孩子的蛀牙和體重鬆一口氣時,是否曾想過,這些看似無害的甜味,可能正在悄悄撥快他們體內的生理時鐘?一份在內分泌學界年度盛會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為這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投下了一枚震撼彈。這項來自台灣的研究首次大規模地將特定甜味劑的攝取,與兒童性早熟的風險及個人基因易感性聯繫起來。這不僅僅是關於孩子何時長出第一根鬍鬚或迎來初經,更關乎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將深入剖析這項研究的關鍵發現,從內分泌科學的角度揭示甜味劑影響發育的潛在機制,並為憂心的家長們提供一套清晰、可行的飲食實戰指南。

ENDO 2025年會的關鍵發現:數據怎麼說?

在備受矚目的內分泌學會年度會議ENDO 2025上,來自台灣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與臺北醫學大學的陳瀅綺(Yang-Ching Chen)醫學博士及其團隊,發表了一項名為「台灣青春期縱貫性研究」(Taiwan Pubertal Longitudinal Study, TPLS)的最新成果,其結論直接挑戰了公眾對甜味劑的普遍認知。

這項始於2018年的研究,收集了1,407名台灣青少年的詳細數據。研究團隊透過精密的醫學診斷,在其中確認了481名青少年患有中央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這是一種因大腦中調控青春期的中樞系統—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HPG軸)—過早啟動,導致第二性徵提早出現的病症。簡單來說,就是大腦過早發出了「啟動青春期」的指令。

研究的核心發現,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 特定甜味劑與風險的直接關聯:研究明確指出,常態性攝取特定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Aspartame)三氯蔗糖(Sucralose,又稱蔗糖素)、存在於甘草中的甘草素(Glycyrrhizin),以及普遍的添加糖(Added Sugars),與中央性性早熟的風險顯著相關。
  • 基因扮演「放大器」角色:研究不僅僅觀察飲食習慣,更引入了遺傳學的維度。團隊利用多基因風險評分(Polygenic Risk Score, PRS),評估了每位青少年與性早熟相關的19個基因的綜合遺傳風險。結果發現,對於那些本身就帶有較高性早熟遺傳風險的青少年來說,高甜味劑的攝取量會顯著放大他們提早進入青春期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甜味劑可能扮演了「觸發器」的角色,扣下了基因這把「已經上膛的槍」的扳機。
  • 性別差異的微妙影響:這項研究最細膩的發現之一,是甜味劑對不同性別的影響似乎存在差異。數據顯示:
    • 男孩中,三氯蔗糖的攝取量與中央性性早熟風險的升高有明顯關聯。
    • 女孩中,風險的升高則與甘草素、三氯蔗糖和添加糖的攝取量均相關。

陳博士在報告中強調:「這項研究是首批在大規模真實世界隊列中,將現代飲食習慣—特別是甜味劑攝取—與遺傳因素及性早熟發展聯繫起來的研究之一。」她補充說,這項發現「為我們理解個體化健康風險增添了重要的一層」。

研究團隊透過經過驗證的飲食問卷和尿液樣本檢測,來評估青少年的甜味劑攝取情況,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而性早熟的診斷則依據嚴格的醫學標準,包括身體檢查、荷爾蒙水平檢測以及影像學掃描,其科學嚴謹性不容置疑。這些數據共同描繪出一幅令人警惕的畫面:我們日常飲食中的「甜」,可能正以一種我們未曾預料的方式,影響著下一代的成長軌跡。

甜味劑如何撥快生理時鐘?從內分泌到腸道菌的科學解析

這項研究的結果固然令人震驚,但更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沒有熱量或低熱量的化學物質,能夠影響如此複雜的生理過程?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深入人體內分泌系統的精密運作,並探討這些外來物質可能的干擾途徑。

人體青春期的總司令部:HPG軸

青春期的啟動,並非器官的自發行為,而是由一套精密的指揮系統—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 HPG Axis)—所調控。

  1. 下視丘(Hypothalamus):位於大腦底部,是總司令部。在特定時間點,它會開始脈衝式地分泌一種名為「促性腺素釋放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的指令荷爾蒙。
  2. 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接收到GnRH指令後,如同前線指揮官,會釋放出兩種關鍵的促性腺素:黃體生成素(LH)和濾泡刺激素(FSH)。
  3. 性腺(Gonads):也就是男孩的睪丸和女孩的卵巢。它們在接收到LH和FSH後,便開始製造性荷爾蒙(如睪固酮和雌激素),進而驅動第二性徵的發育。

中央性性早熟的本質,就是GnRH這個「啟動信號」被過早、過度地釋放了。那麼,甜味劑是如何介入這個過程的呢?科學家們提出了幾種可能的機制,它們可能作為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擾亂了這個正常的通訊系統。

潛在機制一:大腦中的「甜蜜」欺騙

你可能以為只有舌頭能嚐到甜味,但事實上,科學家在身體的許多地方都發現了甜味受體(T1R2/T1R3),包括大腦、胰臟,甚至腸道。陳博士先前的研究就曾指出,一種常見的人工甜味劑—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 Potassium, Ace-K)—能夠直接激活腦細胞上的甜味受體。這種激活可能產生兩種後果:

  • 模擬信號:激活大腦特定區域(如下視丘)的甜味受體,可能被神經系統誤解為某種能量充足或與發育相關的信號,進而錯誤地觸發GnRH的釋放。
  • 增加壓力分子:研究發現這種激活同時會增加壓力相關分子。長期的生理壓力是已知可能影響青春期時間點的因素之一,它可能透過複雜的路徑,間接促進HPG軸的啟動。

潛在機制二:腸道菌叢的失衡與腸-腦軸通訊

我們的腸道中棲息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的總和被稱為腸道菌叢(Gut Microbiome)。近年來,**腸-腦軸(Gut-Brain Axis)**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視,它指的是腸道與大腦之間存在著持續的雙向溝通。腸道菌叢的狀態,能透過神經、內分泌及免疫途徑,深刻影響大腦功能與行為。

該研究提到的甘草素(Glycyrrhizin),就被發現能改變腸道菌叢的平衡。這種改變可能導致:

  • 代謝產物變化:失衡的菌叢會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其中一些(如短鏈脂肪酸)可以進入血液循環,抵達大腦,並影響神經元的活性,可能間接影響到控制GnRH的細胞。
  • 腸道通透性增加:不健康的菌叢可能導致腸道屏障功能下降(俗稱「腸漏」),使得一些不應進入血液的物質(如細菌脂多醣LPS)進入體內,引發全身性的低度發炎反應。而慢性發炎,正是誘發多種現代疾病,包括性早熟在內的風險因子之一。

潛在機制三:對荷爾蒙代謝的直接干擾

某些甜味劑或其代謝物,可能具有類似荷爾蒙的結構,或能影響體內荷爾蒙的製造與分解。例如,甘草素在藥理學上以其能抑制分解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酵素而聞名。體內皮質醇水平的變化,會透過複雜的回饋機制影響到整個內分泌系統,包括HPG軸的穩定性。雖然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表明阿斯巴甜或三氯蔗糖能直接模擬性荷爾蒙,但它們作為外來化學物,其代謝過程是否會對肝臟的解毒及荷爾蒙代謝途徑產生微妙影響,仍是未來研究需要探索的方向。

總結來說,甜味劑對青春期的影響,並非單一路徑的因果關係,而更像是一場「多路圍攻」。它可能同時從大腦、腸道和內分泌代謝等多個層面發動攻擊,尤其是在一個基因本就脆弱的個體身上,這些看似微弱的干擾疊加起來,就足以推倒正常發育的骨牌。

家長實戰指南:如何在飲食中為孩子建立防護網

面對這樣的研究結果,家長們不必過度恐慌,但絕對需要提高警覺並採取行動。關鍵不在於將「甜」徹底逐出孩子的世界,而在於重新定義「甜」的來源,並學會辨識那些隱藏的風險。以下是一份具體可行的行動指南。

第一步:成為食品標籤的偵探

甜味劑的名稱五花八門,它們常常隱藏在看似健康的產品中。學會辨識它們,是保護孩子的第一道防線。

  • 常見人工甜味劑(零熱量或極低熱量)

    • 阿斯巴甜 (Aspartame):標示為E951,常見於無糖汽水、口香糖。
    • 醋磺內酯鉀 (Acesulfame Potassium, Ace-K):標示為E950,常與其他甜味劑混合使用,以改善口感。
    • 三氯蔗糖 (Sucralose):標示為E955,穩定性高,廣泛用於烘焙食品、飲料和醬料。
    • 糖精 (Saccharin):標示為E954,是最早發現的人工甜味劑。
    • 紐甜 (Neotame)  愛德萬甜 (Advantame):甜度極高的新型甜味劑。
  • 常見添加糖(具有熱量)

    • 高果糖玉米糖漿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HFCS):飲料和加工食品中的常客。
    • 任何以「糖」結尾的詞:蔗糖 (Sucrose)葡萄糖 (Dextrose)果糖 (Fructose)麥芽糖 (Maltose)
    • 其他形式的糖:轉化糖漿 (Invert sugar)濃縮果汁 (Fruit juice concentrate)楓糖漿 (Maple syrup)蜂蜜 (Honey)龍舌蘭蜜 (Agave nectar)
  • 重點檢查區域

    • 飲料類:無糖汽水、運動飲料、風味水、部分乳酸菌飲料。
    • 乳製品:調味優格、風味乳、布丁。
    • 零食點心:無糖糖果、果凍、餅乾、能量棒。
    • 醬料與調味品:番茄醬、沙拉醬、烤肉醬。

第二步:重建家庭的「甜味」認知

我們的味蕾可以被訓練。過度暴露在人工甜味劑(其甜度可能是蔗糖的數百倍)的環境下,會讓孩子對天然食物的溫和甜味「無感」。因此,需要從根本上調整家庭的飲食文化。

  • 擁抱全食物:讓孩子習慣從完整的水果中獲取甜味。一顆蘋果、一串葡萄,不僅提供甜味,更富含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物。纖維能減緩糖分吸收,避免血糖劇烈波動,這本身就是保護內分泌穩定的重要一環。
  • 創造健康的替代品
    • 用白開水、氣泡水加入新鮮水果切片(檸檬、柳橙、莓果)或香草(薄荷)來取代含糖飲料。
    • 選擇無糖的原味優格,自行加入新鮮水果或少量堅果。
    • 自製點心,如燕麥餅乾或香蕉麵包,並有意識地減少配方中的糖量。
  • 溝通而非禁止:與其嚴格禁止,不如和孩子溝通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改變。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解釋:「這些食物會讓身體『搞混』,我們吃天然的水果,身體才知道怎麼好好長大。」

第三步:與兒科醫師的有效溝通

家長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觀察者。了解性早熟的跡象,並在適當時機尋求專業協助至關重要。

  • 觀察早期跡象
    • 女孩(8歲前):乳房開始發育(出現硬塊或隆起)、陰毛或腋毛生長、身高快速增加、甚至出現初經。
    • 男孩(9歲前):睪丸和陰莖增大、陰毛或腋毛生長、長喉結、變聲、出現體味。
  • 準備就診資訊:如果觀察到上述跡象,在就診前可以先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變化、飲食習慣(特別是甜食和飲料的頻率與種類),以及是否有家族相關病史。
  • 主動提問:與醫師討論時,可以主動詢問:「我們家的飲食習慣是否可能影響孩子的發育?根據最新的研究,我們是否需要注意甜味劑的攝取?」一位好的兒科醫師會樂於與您探討這些預防性的健康議題。

透過以上步驟,家長可以從被動的消費者,轉變為主動的健康守護者,為孩子的長期健康建立一道堅實的防護網。

走向平衡:從科學洞察到明智的營養選擇

這項來自台灣的重要研究,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現代飲食環境的複雜性。它提醒我們,食物不僅僅是提供能量的燃料,更是向我們身體細胞和基因發送信號的「資訊」。特別是在兒童發育這個精妙而脆弱的階段,這些來自飲食的「資訊」品質,將深刻影響其一生的健康軌跡。

從健康與營養分析的角度來看,這項研究的核心啟示在於「系統平衡」的重要性。兒童的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與腸道微生物系統構成一個緊密相連的網絡。人工甜味劑和過量添加糖的介入,就像是在這個精密網絡中投入了干擾信號,可能導致系統失衡,最終以性早熟等形式表現出來。因此,我們的目標不應是製造恐慌,而是回歸平衡,透過明智的飲食選擇,支持身體系統的健康運作。這包括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回歸以全食物為基礎的飲食模式,並關注那些能夠支持腸道健康和減少體內發炎反應的關鍵營養素。

在考慮為孩子的整體健康提供支持時,以下幾種營養素因其在調節發炎反應和支持腸道-大腦軸健康方面的作用,與本文探討的主題高度相關,值得關注。您可以在iHerb等信譽良好的平台上搜索這些關鍵字,尋找高品質的補充品。

  • Omega-3 脂肪酸 (Omega-3 Fatty Acids)

    功效說明:Omega-3中的EPA與DHA是構成大腦與神經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時具有強大的抗發炎效果。它們有助於調節體內的發炎路徑,維持內分泌系統的穩定,並支持健康的腸-腦軸通訊。補充Omega-3有助於平衡現代飲食中過多的Omega-6,從而為兒童的整體神經與內分泌發育提供一個更健康的體內環境。 適用對象:飲食中魚類攝取不足的兒童與青少年,希望支持大腦健康與減少慢性發炎風險者。

  • 益生菌 (Probiotics)

    功效說明:鑑於研究指出甜味劑可能透過改變腸道菌叢來影響發育,補充高品質的益生菌是直接支持腸道健康的有效策略。一個多樣化且平衡的腸道菌叢,能強化腸道屏障功能,減少有害物質進入血液,並產生有益的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透過腸-腦軸對大腦功能和荷爾蒙調節產生正面影響。 適用對象:希望改善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功能,以及支持腸-腦軸平衡的各年齡層人士,特別是飲食中較多加工食品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全站訂單折扣優惠。


資料來源:The Endocrine Society. (2025, July 19). Study Warns: Common Sweeteners Linked to Concerning Developmental Effects. Presented at ENDO 2025. Sourced from SciTechDaily.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