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喀喀響」是退化警訊嗎?完整解析膝關節聲音的真相與護膝指南

膝蓋「喀喀響」是退化警訊嗎?完整解析膝關節聲音的真相與護膝指南

你也有「走路膝蓋會響」的困擾嗎?

清晨運動時,鞋帶才剛繫好,踏出第一步,卻聽到膝關節傳來細微的「喀喀」或「嘎嘎」聲。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骨頭和骨頭在磨?是不是關節退化了?甚至有人因此開始害怕運動,擔心再用力會「磨掉軟骨」。

其實,膝蓋發出的聲音不一定代表損傷或退化。醫學上將這現象稱為「膝關節摩擦音」(Knee Crepitus),它可能只是關節內氣泡破裂,或韌帶、肌腱在骨頭上滑動時產生的聲響,也可能與軟骨表面不平滑有關。但並非每一次的「響聲」都在向你警告疾病。

那我們該如何分辨「良性聲音」與「病理警訊」?又有哪些情況需要立即看醫生呢?


最新研究怎麼說:有聲音≠退化

本文數據來源自 2025 年 9 月 10 日《The Conversation》刊登的最新膝關節摩擦音綜述(Couch & Culvenor, 2025),該研究團隊回顧了 103 項涉及 36,439 人的研究數據,重點發現如下:

  1. 膝蓋有聲音並不罕見

    • 一般人群中有 41% 出現過膝關節摩擦音。
    • 甚至有 36% 的人雖然沒有膝痛或受傷,也會聽到關節聲。
    • 這說明,膝蓋發出聲音是常見現象,且不專屬於關節疾病患者。
  2. 與退化性關節炎的關係

    • 在罹患骨關節炎的人群中,81% 都有膝蓋摩擦音。
    • 但即使是高頻出現摩擦音的高齡者,仍有 2/3 在四年內沒有發展成有症狀的關節炎。
  3. 年輕族群與運動傷害

    • 在一項針對 112 位曾接受膝關節手術的年輕成人研究中,膝蓋常發出聲音者,第一年發現髕骨表面軟骨損傷的機率是其他人的兩倍。
    • 然而,這些聲音並不影響長期康復或未來發病率,也就是聲音≠日後必然惡化。
  4. 聲音來源可能原因(尚無單一結論)

    • 關節液中氣泡破裂。
    • 韌帶或肌腱移動時與骨骼摩擦。
    • 軟骨表面不平整或輕微損傷。

聽得見,也看得懂——聲音背後的生物機制

雖然聽到膝蓋「喀喀響」讓人聯想到骨頭硬碰硬,但實際上,「磨骨」的情況多出現在嚴重退化關節炎的晚期。一般生活中聽到的絕大多數聲音屬於以下機制:

  1. 空化作用(Cavitation)
    在關節活動過程中,滑液(關節潤滑液)壓力產生變化,原本溶解於液體中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形成或破裂氣泡,產生「啪」的瞬間聲響。這與手指關節「打響」的原理類似,屬於無害現象。

  2. 組織移動摩擦
    韌帶或肌腱在骨骼突起處滑動時,尤其在膝蓋彎曲伸展過程中,會因為張力變化產生輕微摩擦聲,尤其在肌肉緊繃或姿勢突變時更明顯。

  3. 軟骨表面不平整
    在輕微老化或曾有受傷史的人身上,軟骨表面變得稍微粗糙,活動時會與對側關節面產生不規則的摩擦聲,但這不等於嚴重病變。

簡化流程示意圖:


關節活動
   ↓
滑液壓力變化 —→ 氣泡形成與破裂 → 聲音A(無害)
   ↓
韌帶/肌腱位移 → 輕微摩擦 → 聲音B(大多無害)
   ↓
軟骨表面不平 → 關節面摩擦 → 聲音C(需評估)

生活中可觀察的膝蓋「響聲」小測驗

以下兩個情境可幫助你判斷聲音可能的性質:

  1. 靜態聽聲:坐著伸直、彎曲膝蓋時有響聲,若聲音無痛感且一次兩次後消失,多屬安全。
  2. 負重時響:上下樓梯或深蹲時伴隨膝痛、腫脹或卡住,可能需要專業檢查。

3~5 個立即可行的護膝策略

  1. 保持規律運動
    以低衝擊運動為主,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有助維持關節靈活性與肌肉力量。

  2. 強化大腿股四頭肌與臀部肌群
    肌力不足是膝關節承壓過大的主因之一,可透過橋式、深蹲(淺蹲)加強肌支撐。

  3. 控制體重
    體重每增加 1 公斤,膝關節在下樓時承受的壓力可增加約 3 倍。保持健康體重能顯著減輕關節負擔。

  4.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長時間蹲跪或盤腿會增加膝蓋壓力,建議每 30 分鐘起來活動一下。

  5. 留意伴隨症狀
    若聲音伴隨腫脹、紅熱、劇痛、膝卡住或活動受限,應及早就醫排除關節炎或半月板損傷。


何時該看醫生?

如果膝蓋聲音伴隨以下情況之一,建議儘早做專業檢查:

  • 長時間疼痛、腫脹或有發炎感
  • 關節無法完全伸直或彎曲
  • 活動時有「卡住」或「鬆脫」感
  •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運動

常見的醫療處置包括物理治療(強化周邊肌群)、體重管理、以及必要時使用抗發炎藥物。


精選護膝營養素推薦與購買連結

(葡萄糖胺硫酸鹽+軟骨素)
功效說明:有助維持軟骨結構與關節潤滑度,臨床研究顯示可減緩輕中度退化性關節炎症狀。
適用對象:膝蓋偶爾疼痛或有退化性關節炎早期症狀的人。
購買連結: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 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可享 85 折至 95 折優惠。

(薑黃素高效配方)
功效說明:薑黃素具天然抗發炎作用,有助減少關節炎引起的腫脹與疼痛感。
適用對象:膝蓋常有輕微炎症或運動後不適的人。
購買連結: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 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可享優惠。

(膠原蛋白第二型 UC-II)
功效說明:專利型非變性第二型膠原可調節免疫反應,緩解關節炎症狀並支持軟骨修復。
適用對象:有慢性關節問題或欲長期保養關節的人。
購買連結:同上。


重點回顧與啟發

  • 膝蓋「喀喀響」並不一定是關節炎警訊,許多人無痛也會出現。
  • 有聲音但無痛感,多屬無害,可放心活動。
  • 若伴隨疼痛、腫脹或功能受限,應立即求診。
  • 預防關節退化的關鍵在於規律運動、肌肉強化及體重控制。

膝蓋就像是我們生命旅途的載重軸承,伴隨我們走過無數路途。聲音本身不是敵人,而是一種提醒——去關注、去保養,而不是停止行走。與其害怕「聲音」,不如用科學方法鍛鍊你關節的韌性,讓它陪你走得更久、更穩。


資料來源:
Couch, J., & Culvenor, A. (2025, September 10). Do Your Knees ‘Click’? Here's What It Means, And When to See a Doctor. The Conversation. 原文連結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