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補充劑與心臟健康:最新臨床試驗揭示降低心衰竭與心律不整風險的新策略

鉀補充劑與心臟健康:最新臨床試驗揭示降低心衰竭與心律不整風險的新策略

在心血管醫學領域,一項來自丹麥的最新臨床試驗為鉀補充與心臟保護之間的關係帶來了新啟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這項研究顯示,對於高風險心律不整患者,將血鉀水平提升至「高正常範圍」可能顯著降低危險的心臟事件發生率。但關鍵問題在於——這個「安全甜蜜點」的範圍非常窄,稍有不慎就可能反而引發威脅生命的問題。

本文將帶您深入剖析這項被稱為 POTCAST trial(Targeted Potassium Levels to Decrease Arrhythmia Burde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並解析這一發現對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日常營養管理的實際意涵。


臨床試驗揭示的鉀水平「甜蜜點」

這項丹麥三中心合作的臨床試驗納入了 1,200 位已植入植入型心律轉換除顫器(ICD,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的高危患者,隨訪期長達 3.3 年。試驗目的是觀察在嚴格監測下,把血清鉀維持在 4.5–5.0 mmol/L(高正常值) 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

根據數據(NEJM, 2025):

  • 主要複合終點事件(包括持續性心室頻脈、需 ICD 介入救命治療、因心律不整或心衰入住超過24小時、任何原因死亡)
    ◦ 高正常鉀組發生率 22.7%
    ◦ 對照組(未提升鉀)發生率 29.2%

  • 心室頻脈或需 ICD 治療事件
    ◦ 高正常鉀組 15.3%
    ◦ 對照組 20.3%

  • 因心律不整入院
    ◦ 高正常鉀組 6.7%
    ◦ 對照組 10.7%

重要的是,研究並未觀察到兩組在高鉀血症(血鉀過高)或低鉀血症(血鉀過低)住院率上的顯著差異。但這是基於極其密集的監測:試驗期間患者每兩週抽血一次,確保血鉀維持在安全範圍。

研究結論:將血鉀維持在高正常水平,對特定高危心臟患者可減少嚴重心律不整與相關住院風險。


鉀與心臟電生理:為何影響如此關鍵?

鉀(Potassium)是心肌細胞膜電位(membrane potential)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參與 心臟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 的再極化階段(Repolarization)。

簡單來說:

  • 鉀不足(低鉀血症) → 心肌細胞過度興奮 → 易觸發心律不整(如室性心律不整、尖端扭轉型室頻)。
  • 鉀過多(高鉀血症) → 心肌細胞傳導受阻 → 可能導致心跳過慢、心室顫動,甚至心臟停止(Asystole)。

正如美國心臟病專科醫師 Jayne Morgan(未參與本研究)所指出,理想鉀範圍極其狹窄,在 4.5–5.0 mmol/L 之間可能對部分患者的電穩定性最佳,但超過即有危險。

這次 POTCAST 試驗的創新之處,在於精確界定高危患者的「最佳血鉀區間」,過去大多僅有對「低鉀危害」的證據,而這項研究首次用長期隨訪資料提出了相對安全的上限指標。


深層剖析:為何臨床推廣仍需謹慎?

雖然該試驗數據令人鼓舞,但專家普遍提醒臨床應用需極為謹慎。原因如下:

  1. 監測頻率不可複製於日常門診
    試驗要求患者每兩週驗血一次,以即時調整藥物和飲食。這在大多數臨床環境中難以持續實施。

  2. 潛在的延遲效益
    有專家指出,死亡率顯著下降的效果直到第 4 年才顯現,意味著短期內可能看不到直接成果。

  3. 窄療效窗(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
    高於 5.0 mmol/L,嚴重高鉀血症的風險急升;低於 4.0 又可能導致致命性心律不整。

  4. 患者基線差異
    高鉀組患者有較多距離上一次 ICD 治療時間較長,可能代表病情更穩定,這可能影響結果解讀。

  5. 與古代飲食比較的爭議
    有觀點嘗試將人類祖先高鉀低鈉飲食作為支持論據,但古代人平均壽命低於 45 歲,該論點的適用性有限。


實務指南:如何安全管理鉀水平?

基於目前的科學證據,普通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在嘗試提升鉀水平前,應依循以下建議:

1. 先檢驗,不盲補
任何鉀補充(包括補充劑、食物、藥物調整)都應在血液檢驗基礎上進行,並由醫師監測。

2. 控制飲食與補充劑平衡
高鉀食物(如香蕉、牛油果、菠菜、馬鈴薯)與低鈉飲食配合,有助於維持理想血鉀。但對於腎功能不全或服用保鉀利尿劑者,高鉀食物亦可能造成危險。

3. 配合藥物管理
部分降壓藥物(如 ACE 抑制劑、ARB、MRA)會提高血鉀,搭配鉀補充需特別注意劑量。

4. 高風險族群加強監測
ICD 植入者、慢性腎病患者、重度心衰患者,在嘗試提升血鉀至「高正常」前,需建立密集監測機制(例如每 2–4 週抽血一次)。


從科學到生活:鉀與心臟健康的營養連結

綜合上述分析,鉀對心臟健康的貢獻已非新知,但這次試驗首次以嚴謹數據鎖定了「高正常」的區間安全性與有效性。然而,由於鉀的安全範圍十分狹窄,在沒有醫師監測下自行補充鉀存在重大風險

如果您想透過飲食和補充劑維持心臟健康,可以關注以下與本主題高度相關的營養素(可於 iHerb 搜索):


(鉀複合配方)
功效說明:含有鉀與鎂,協助維持正常心律並支持肌肉功能,適當攝取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並降低心律不整風險。
適用對象:飲食攝鉀不足者、經常流汗的運動員、經醫師評估需補充鉀的心臟病患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官網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鎂鉀同補粉)
功效說明:鎂參與心臟電活動的調節,與鉀協同作用穩定心律;補充有助於減少夜間心悸發作並支持血管健康。
適用對象:高壓生活族群、偶有心悸或心跳不規律者。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 iHerb官網 購買,可享85折至95折優惠。


資料來源

  • Christensson ES, et al. "Targeted Potassium Levels to Decrease Arrhythmia Burde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OTCAST tri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Sept 2025.
  • Medical News Today, Robby Berman, 2025-09-06 報導。

鉀補充臨床建議流程圖(ASCII 示意)


 [檢查血鉀水平]
           |
           v
   [4.0 mmol/L 以下?]--------> [醫師評估低鉀原因 + 補充計劃]
           |否
           v
  [4.0–4.5 mmol/L?] ----> [飲食+補充劑調整,定期驗血]
           |否
           v
  [4.5–5.0 mmol/L?] ----> [理想範圍,維持現有策略]
           |否
           v
    [超過5.0 mmol/L]----> [立即評估高鉀原因,停補 & 醫療介入]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