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成癮的終結者?最新研究揭示「TOWARD」整合療法,不靠藥物也能大幅改善暴食行為
Share
食物成癮的終結者?最新研究揭示「TOWARD」整合療法,不靠藥物也能大幅改善暴食行為
您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不餓,卻無法克制地想吃下那塊蛋糕?或是明明下定決心要健康飲食,卻在壓力來襲時,不自覺地打開一包又一包的洋芋片,直到空虛感被飽脹感取代?這種失控感並非單純的意志力薄弱。近年來,科學界越來越關注一個名為「食物成癮」(Food Addiction)的議題。它正悄悄地影響著全球數千萬人的身心健康。
一篇於2025年7月24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精神病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的最新研究,為這個棘手的問題帶來了一線曙光。研究介紹了一種名為「TOWARD」的創新整合療法,在一個真實世界的員工健康計畫中,成功地幫助參與者顯著降低了食物成癮與暴食症狀。這項研究的核心矛盾點在於:當前主流的治療方式,如減重手術或藥物治療,雖然有效,卻往往伴隨著高昂的費用、潛在的副作用與高停藥率。那麼,是否存在一種更安全、更可持續、更能從根源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將深入剖析這項研究,不僅呈現其驚人成果,更將提供獨特的專業視角,探討為何這種結合飲食、科技與心理支持的模式,可能成為對抗食物成癮與暴食行為的未來趨勢。
解構TOWARD療法:一項來自真實世界的突破性實驗
這項研究並非在與世隔絕的實驗室中進行,而是源於一個非常貼近現實的場景:一家美國製造業公司為了提升員工福祉而推動的代謝健康計畫。這使得研究結果更具參考價值與外部有效性。該計畫與一家代謝健康診所合作,採用了一套名為「TOWARD」的多面向整合干預措施。
TOWARD是一個縮寫,代表了此療法的六大核心支柱:
- T (Text-based communications) - 即時文字溝通: 參與者透過符合《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HIPAA)規範的加密訊息系統,隨時與醫療團隊(包含醫師、營養師、健康教練)溝通,獲得即時支持與動機鼓勵。
- O (Online interactions) - 線上遠距互動: 透過遠距醫療(Telemedicine)進行一對一或小組的線上諮詢,提供個人化的醫療監督與治療計畫調整。
- W (Wellness coaching) - 健康教練指導: 專業的健康教練提供結構化的行為指導,幫助參與者建立管理壓力性進食、應對食物渴望及提升飽足感調節能力等實用策略。
- A (Asynchronous education) - 非同步線上教育: 參與者可以隨時登入教育平台,自主學習關於飢餓科學、食慾調節、食物成癮與情緒性進食等主題的課程模組。
- R (Real-time biofeedback) - 即時生理回饋: 參與者配備了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血糖血酮儀、體重計與血壓計等設備。健康教練能遠端監測這些數據,提供個人化的即時建議,確保參與者安全地適應飲食調整。
- D (Dietary modification) - 革命性飲食調整: 此計畫的核心飲食策略是治療性碳水化合物減量(Therapeutic Carbohydrate Reduction, TCR)。這是一種嚴格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要求參與者將每日總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控制在30克以下(不包含非澱粉蔬菜與綠葉蔬菜),並鼓勵使用牛油果油、奶油、橄欖油等健康脂肪,避免高度加工的植物油。
研究團隊在計畫開始前與追蹤期間,使用了兩種國際公認的評估量表來衡量參與者的變化:《耶魯食物成癮量表》(YFAS)與《暴食量表》(BES)。
驚人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共納入了44名患有代謝性疾病的員工,其中22.7%同時有精神健康問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TOWARD療法後,數據顯示出顯著的改善:
- 食物成癮症狀大幅下降40.7%: 根據《耶魯食物成癮量表》的評分,參與者的平均分數從基準線的2.58分下降至1.53分。更重要的是,在計畫開始時被診斷為符合臨床意義食物成癮的7位參與者中,有5位在計畫結束後不再符合診斷標準,改善率高達71.4%。
- 暴食症狀顯著減少34.7%: 根據《暴食量表》的評分,參與者的平均分數從17.3分顯著下降至11.3分。高達81.1%的參與者在暴食症狀上獲得了改善。
這項研究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症狀的改善與體重減輕的幅度並無直接關聯。這強烈暗示著,TOWARD療法並非僅僅透過減重來改善問題,而是直接作用於導致成癮與暴食行為的根本生理與心理機制。
飲食、科技與心理的協奏曲:為何TOWARD模式如此有效?
TOWARD療法的成功,不僅僅是單一因素的勝利,而是多種元素協同作用的結果。從專業角度分析,它的成功顛覆了傳統治療模式的幾個迷思,並提供了一套更為人性化且根本的解決方案。
1. 從「熱量平衡」到「荷爾蒙平衡」的典範轉移
傳統的減重建議大多圍繞著「少吃多動」的熱量平衡模型,要求患者嚴格計算卡路里。然而,對於食物成癮者而言,這往往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役。因為他們對抗的不只是飢餓,而是一種由大腦獎勵中樞驅動的強烈渴望。
TOWARD採用的治療性碳水化合物減量(TCR),直接挑戰了這個舊有框架。它的理論基礎是,高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與糖,是觸發成癮行為的關鍵誘因。這類食物會導致血糖急遽升高,引發大量的胰島素分泌,接著又造成血糖快速下降,從而產生更強烈的飢餓感與對碳水化合物的渴望,形成惡性循環。
TCR透過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穩定血糖與胰島素水平,讓身體從「燃燒葡萄糖」模式切換到「燃燒脂肪(酮體)」模式。這種代謝狀態的轉變,被證實能顯著降低飢餓感與食物渴望。研究中提到,相較於傳統的低熱量代餐干預僅讓食物成癮症狀下降13.8%,TOWARD的40.7%改善率顯示,改變食物的「質」可能遠比計算食物的「量」來得更重要。這直接解決了成癮行為的生理驅動源頭。
2. 非侵入性療法 vs. 手術與藥物
目前,針對嚴重肥胖與暴食症,減重手術(如胃繞道手術)與藥物(如Lisdexamfetamine, Semaglutide)是常見的治療選項。
-
與減重手術的比較: 研究指出,減重手術確實能有效降低食物成癮分數,一項大型研究顯示術後一年分數下降了45.2%,與TOWARD的40.7%效果相當。然而,手術是侵入性的,伴隨著手術風險、術後併發症以及永久性的生理結構改變。TOWARD提供了一個非侵入性、低風險,卻能達到相似改善效果的替代方案,這對於不願意或不適合手術的患者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的福音。
-
與藥物治療的比較: 藥物治療是另一條路徑,但其副作用與高昂的費用常令人卻步。研究中提及,治療暴食症的藥物可能導致口乾(高達84.4%)、失眠(56.3%)、焦慮(25%)等副作用,導致許多患者無法長期堅持。近期熱門的減重藥物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的停藥率也高達37%至81%。相較之下,TOWARD療法的主要副作用僅為便秘與肌肉痙攣,且能透過補充鎂和電解質輕鬆解決。它提供了一種更安全、更可持續,且沒有藥物依賴風險的選擇。
3. 科技賦能下的個人化與即時支持
TOWARD模式的精髓在於巧妙地運用科技,將專業醫療支持延伸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
- 即時生理回饋(Real-time Biofeedback): 連續血糖監測儀(CGM)是這其中的關鍵。它讓抽象的「血糖反應」變得視覺化。當參與者吃下一塊麵包後,能親眼看到自己的血糖曲線像雲霄飛車一樣飆升,這種即時的回饋遠比營養師的口頭告誡來得震撼。它建立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因果連結,讓參與者學會為自己的食物選擇負責。
- 無縫溝通與社群支持(Text, Online, Asynchronous Education): 食物成癮者常伴隨著孤立與羞恥感。TOWARD透過加密訊息、線上諮詢與社群支持,打破了這種孤立。當參與者在半夜突然產生強烈的進食衝動時,他們可以向健康教練求助,或是在社群中尋求同儕的支持,而不是獨自一人在掙扎中屈服。這種持續性的支持網絡,是傳統每週一次的門診所無法比擬的。
總結來說,TOWARD的成功在於它是一個多維度的生態系統。它不僅僅是一個飲食法,而是結合了生理調整(TCR)、心理支持(Coaching)、教育賦能(Education)與科技輔助(Tech)的完整閉環,從而根本性地重塑了參與者與食物的關係。
從理論到餐桌:普通人如何借鑒TOWARD原則?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複製TOWARD計畫中的所有高科技設備與專業團隊,但其核心原則對任何想要擺脫不健康飲食模式的人都極具啟發性。以下是您可以立即開始實踐的行動指南:
-
啟動你的「個人化TCR」飲食實驗:
- 第一步:辨識並移除「成癮性食物」。 開始檢視你的飲食,優先減少或完全移除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特別是含糖飲料、甜點、餅乾、麵包、義大利麵和高度加工的零食。這些是觸發渴望循環的元兇。
- 第二步:以「原型食物」為核心。 將你的餐盤建立在優質蛋白質(如雞蛋、魚、肉類)、健康脂肪(如牛油果、橄欖油、堅果)和大量的非澱粉蔬菜(如菠菜、花椰菜、沙拉葉)之上。這些食物能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和穩定的能量。
- 第三步:循序漸進。 您不必第一天就達到每日30克碳水的嚴格標準。可以先從戒除含糖飲料和甜點開始,再逐步減少主食的份量,讓身體有時間適應。
-
成為自己的「數據分析師」:
- 食物與情緒日誌: 不需CGM,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就能做到。記錄下你吃了什麼、什麼時候吃,以及吃之前和之後的感覺(精力、情緒、渴望程度)。幾週後,你會發現特定的食物與你的情緒波動或身體不適之間存在驚人的關聯。
- 學習分辨「生理飢餓」與「心理渴望」: 生理飢餓通常是逐漸出現的,吃任何食物都能滿足;而心理渴望則是突發的、針對特定食物的,且常與情緒(如壓力、無聊、悲傷)掛鉤。學會辨識它們,是打破情緒性進食的第一步。
-
建立你的「個人支持系統」:
- 自我教育: 主動尋找關於代謝健康、低碳飲食和食物成癮的可靠資訊。閱讀相關書籍、收聽專業播客,讓知識成為你最強大的武器。
- 尋找同溫層: 加入線上的低碳飲食社群或尋找有相似目標的朋友。分享經驗、食譜和挑戰,可以極大地減少孤獨感,並在你想放棄時提供關鍵支持。
- 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你的情況較為嚴重,考慮尋求了解代謝療法的醫師、營養師或健康教練的幫助。專業指導可以讓你少走彎路,並確保過程安全。
重塑與食物的關係:邁向身心自由的第一步
TOWARD研究傳達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食物成癮與暴食症是真實存在的生理與心理挑戰,但它們並非不可戰勝。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的解決方案,遠不止手術刀和藥丸。透過一種整合性的、以人為本的方法,我們完全有可能從根源上修復與食物之間破損的關係。
從代謝健康的角度來看,高度加工碳水化合物與成癮性飲食模式之間的關聯已日益明確。TOWARD療法透過直接干預這一核心環節,並輔以全方位的行為與心理支持,為我們展示了一條通往身心自由的可行路徑。這不僅關乎體重計上的數字,更關乎奪回對自己身體與情緒的主導權。
雖然一個全面的生活方式轉變是基石,但在這個過程中,特定的營養素補充可以扮演關鍵的輔助角色,特別是在穩定代謝、管理渴望與支持神經系統方面。若您希望在調整飲食的初期獲得額外支持,可以在iHerb上搜索以下幾種關鍵營養素:
-
鎂 (Magnesium)
- 功效說明: 鎂參與體內數百種生化反應,對於維持正常的血糖代謝與胰島素敏感性至關重要。它同時有助於神經系統的放鬆,能緩解壓力與焦慮,從而減少壓力性進食的發生。在低碳飲食初期,補充鎂也能有效預防或緩解肌肉痙攣。
- 適用對象: 處於壓力之下、有睡眠困擾、希望改善血糖控制或正在進行低碳飲食的人士。
-
鉻 (Chromium)
- 功效說明: 鉻是葡萄糖耐受因子(GTF)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協助穩定血糖。多項研究表明,補充鉻有助於減少對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渴望,對於控制暴食衝動特別有幫助。
- 適用對象: 難以控制對甜食的渴望、血糖不穩定或希望提升碳水化合物代謝效率的人士。
-
Omega-3 脂肪酸 (Omega-3 Fatty Acids)
- 功效說明: Omega-3(特別是EPA和DHA)是構成大腦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具有強大的抗發炎特性,並能支持神經傳導物質的正常功能,如多巴胺和血清素。這有助於改善情緒、提升認知功能與衝動控制能力,對於調節成癮行為背後的大腦獎勵迴路有正面影響。
- 適用對象: 希望支持大腦健康、改善情緒穩定性、降低身體發炎水平的各年齡層人士。
使用優惠碼「BCW3191」,於iHerb官方網站 https://www.iherb.com?rcode=BCW3191 購買,可享全站折扣優惠。
資料來源: Saner, E., Kalayjian, T., Buchanan, L., Calkins, M., Soto-Mota, A., Jun, D., & Sethi, S. (2025). TOWARD: a metabolic health intervention that improves food addiction and binge eating symptom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6. https://doi.org/10.3389/fpsyt.2025.161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