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實常用有效穴位及配伍
Share
Commonly Effective Acupoints and Combinations
常用有效穴位及配伍
Several acupoints demonstrate efficacy across multiple conditions, highlighting their versatile therapeutic potential:
有些穴位對多種病症均有療效,凸顯了其多種治療潛力:
Acupoint 穴位 | Common Name 通用名稱 | Proven Effective For 證明有效 | Citations 引用 |
---|---|---|---|
ST36 | Zusanli 足三里 | Ischemic Stroke, Dry Eye Disease, COPD, Diabetes (hyperglycemia) 缺血性中風、乾眼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高血糖) |
[1][4][5] |
GV20 | Baihui 百會 | Ischemic Stroke,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Chronic Insomnia, Vascular Dementia, Primary Insomnia (trial) 缺血性中風、中風後認知障礙、慢性失眠、血管性失智症、原發性失眠(試驗) |
[1][2][7] |
LI4 | Hegu 合谷 | Ischemic Stroke, Dry Eye Disease, Postoperative Pain 缺血性中風、乾眼症、術後疼痛 |
[1][4][21] |
LI11 | Quchi 曲池 | Ischemic Stroke, Uraemic Pruritus 缺血性中風、尿毒症性搔癢 |
[1][12] |
SP6 | Sanyinjiao 三陰交 | Dry Eye Disease, Chronic Insomnia, Alzheimer’s Disease, Primary Insomnia (trial) 乾眼症、慢性失眠、阿茲海默症、原發性失眠(試驗) |
[4][7][10] |
HT7 | Shenmen 神門 | Chronic Insomnia, Alzheimer’s Disease, Primary Insomnia (trial) 慢性失眠、阿茲海默症、原發性失眠(試驗) |
[7][10][16] |
P6 | Neiguan 內關 | Cardiovascular regulation (as P5-P6),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心血管調節(如 P5-P6)、術後噁心嘔吐 (PONV)、術後疼痛緩解 |
[3][15][19] |
EX-HN3 | Yintang 銀塘 |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Chronic Insomnia 中風後認知障礙、慢性失眠 |
[2][7] |
GV24 | Shenting 神庭 | Chronic Insomnia, Vascular Dementia 慢性失眠、血管性癡呆 |
[7][9] |
KI3 | Taixi 泰西 | Dry Eye Disease, Hypertension 乾眼症、高血壓 |
[4][11] |
TE23 | Sizhukong 絲竹空 | Dry Eye Disease (part of kernel combination) 乾眼症(仁組合的一部份) |
[4] |
ST1 | Chengqi 承啟 | Dry Eye Disease (part of kernel combination) 乾眼症(仁組合的一部份) |
[4] |
LR3 | Taichong 太衝 | Hyperten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KI3) 高血壓(與 KI3 結合) |
[11] |
Studies indicate that combinations of acupoints can be more effective than single acupoint treatments for conditions like Dry Eye Disease [4] and COPD [5]. For hypertension, combined LR3 and KI3 affected wider brain areas than single points [11].
研究表明,對於乾眼症 4 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等疾病,穴位組合治療比單一穴位治療更有效。對於高血壓,LR3 和 KI3 的組合比單點影響更廣泛的大腦區域
參考文獻
[1] 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復健的機制研究:基礎研究的文獻綜述。 國際分子科學雜誌。 2017 年 10 月 28 日。
[2] 電針刺激三叉神經支配的穴位可改善大腦中動脈阻塞大鼠中風後認知障礙:涉及神經保護和突觸可塑性。 神經移植和可塑性雜誌。 2020 年 9 月 7 日。
[3] 刺激特定穴位時延髓基質及差異心血管反應。 AJP 調節整合和比較生理學。 2004-06-25。
[4] 配穴治療乾眼症的關聯規則分析。 補充醫學研究。 2020 年 12 月 17 日。
[5] 腧穴配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基於 Apriori 演算法的關聯規則分析。 循證補充和替代醫學。 2020 年 5 月 20 日。
[6] 電針雙側 ST36 穴位: 在異氟烷麻醉期間透過增強鏈脲佐菌素誘導的大鼠模型中的胰島素訊號蛋白產生降血糖作用。 循證補充和替代醫學。 2021 年 10 月 6 日。
[7] 針刺調神穴對慢性失眠過度覺醒狀態的影響。 中國針灸=中國針灸。 2021 年 3 月 12 日。
[8] 腧穴感受野及針感特徵與傳入纖維群關係的研究。 PubMed。 1985-09-01。
[9] 電針百會、神庭穴透過 miR-81/IL-16/PSD-95 路徑治療大鼠血管性失智症。 轉化醫學年鑑。 2021 年 1 月 1 日。
[10] 阿茲海默症的穴位組合:關聯規則分析。 神經科學前沿。 2022 年 6 月 8 日。
[11] 高血壓患者針刺組合穴與單穴後腦活化的不同:基於 ReHo 分析的 Rs-fMRI 研究。 循證補充和替代醫學。 2019 年 1 月 3 日。
[12] 針刺曲池穴治療血液透析患者難治性尿毒症搔癢。 腎臟科透析移植。 2005-06-28。
[13] 經皮電神經刺激穴位對慢性中風患側上肢運動及神經恢復的治療效果:一項假手術對照隨機臨床試驗。 衛生保健。 2021 年 5 月 1 日。
[14] 耳針治療肩痛的針接觸試驗及在圖上確定有效耳穴的位置:一項對照研究。 歐洲轉化肌學雜誌。 2023 年 3 月 15 日。
[15] P6 穴位注射在控制兒童術後早期噁心嘔吐方面與氟哌利多一樣有效。 麻醉學。 2002-08-01。
[16] 腧穴配伍方案優化及療效影響因素研究。 藥品。 2021 年 12 月 17 日。
[17] 基於穴位生物學特異性變化的皮內針治療重度憂鬱症的療效觀察: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方案。 精神病學前沿。 2023 年 6 月 9 日。
[18] 隨機臨床試驗:評估特定經絡或特定穴位針刺與假針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藥理學和治療學。 2012 年 1 月 16 日。
[19] 經皮穴位電刺激在預防腹腔鏡手術後噁心嘔吐的應用。 麻醉與鎮痛。 2001-03-01。
[20] 電穴位刺激或昂丹司瓊與安慰劑預防術後噁心嘔吐的隨機對照比較。 麻醉與鎮痛。 2004-09-22。
[21] 經皮穴位電刺激強度對術後止痛需求的影響。 麻醉與鎮痛。 1997-08-01。
[23] 刺激與視覺相關的穴位時,fMRI 上會出現視覺皮質活化的情況。 神經報告。 2003-04-01。
[24] 什麼是腧穴?腧穴的初步回顧。 疼痛醫學。 2015 年 5 月 13 日。
[26] 針灸治療新冠肺炎的多效特徵與優勢。 針灸和草藥。 2023 年 3 月 13 日。
[27] 從生理學家的角度來看,微量針灸在針灸隨機對照試驗中並不是有效的安慰劑對照。 中醫。 2009-01-30。